鞭春牛,又名鞭土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會。此俗起源甚古。高承《事物紀原》:“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nóng)耕早晚?!敝茏迨寝r(nóng)業(yè)民族,統(tǒng)治者又重視農(nóng)業(yè),周公制鞭牛之禮是完全可能的?!吨芏Y·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睗h代鞭春牛已相當流行。《后漢書·禮儀志》:“立春日,……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吏皆服青幘,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門外以示兆民?!币院笠恢毖赜孟聛恚稳首陬C布《土牛經(jīng)》后,鞭春牛之風日益活躍,遍及鄉(xiāng)里。康熙《濟南府志·歲時》:“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擊土牛者三,謂之‘鞭春’,以示勸農(nóng)之意焉。為小春牛,遍送縉紳家,及門鳴鼓樂以獻,謂之‘送春’?!北薮号J橇⒋汗?jié)的活動,是春耕伊始的標志,最初的鞭春牛可能用的是真牛,后改為土牛,清末時期又改用紙牛,即以竹為骨架,外糊以紙。 春牛的形象有一定規(guī)定,也是根據(jù)干支來制作的。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話》卷十三“立春鞭土牛,必備五方之色。宋景佑元年頒《土牛經(jīng)》,丁度作序。其法以歲之干色為首,支色為身,納音為腹。以立春日干色為耳、角、尾。支色為脛、納音色為蹄。至今遵之?!痹凇稓J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四十七有“造春牛法,日短至,辰日,取土水木于歲德之方。木以桑柘,身尾高下之度,以歲八節(jié)四季,日十有二時,踏用府門之扇,左右以歲陰陽,??趶埡?,尾左右繳。芒立左右,亦以歲陰陽,以歲干支納音之五行。三者色,為頭身腹色,日三者色,為角身尾,為膝脛,為蹄色。以日支盂春季為籠之素,柳鞭之結(jié),于之麻苧絲。牛鼻中木,曰拘脊子,桑柘為子,以正月中官色為其色也?!币簿褪钦f,牛頭以立春年的干支確定,身軀以年的地支來確定顏色,腹色以年納音決定,耳、角、尾配立春日干支,脛色配立春日地支,蹄色配立春日納音,牛嘴陽年張開,陰年合攏,牛尾陽年左擺,陰年右擺。干支由五種物質(zhì)組成,各有其色,即金為白色,木為青色,水為黑色,火為紅色,土為黃色。根據(jù)其相對應或相克關(guān)系,決定春牛的形象。以戊申的春牛而言,其中就有許多講究: 戊屬土,土呈黃色,牛頭為黃色; 申屬金,金呈白色,牛身為白色; 立春年納音屬土,牛腹為黃色; 立春日干屬金,金為白色,牛角、耳、尾俱白; 立春日支屬木,木為青色,牛脛為青色; 立春日納音屬木,木為青色,牛蹄為青色; 戊申系陽年,故牛開口,牛尾左繳,陰年則??诤希N灿依U。 立春日干屬金,克金者火,火呈紅色,?;\頭,拘繩皆為紅色; 戊申系陽年,牛踏板用縣衙門左扇門。 從上述事實看出,清朝每年六月都責成欽天監(jiān)按年建干支,推算次年春牛之顏色、形象、繪色、 制成春牛,芒神圖,然后發(fā)往各地府縣,各地官員再依圖繪制春牛,芒神像,由主管祭春,眾人持鞭打春牛,舉行隆重的祭春儀式。春鞭又名春杖,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八引《歲時雜記》:“春杖事用五彩絲纏之,官吏人各二條,以鞭春牛?!逼鋵?,春鞭用料也很講究,以立春日時間確定,即地支:寅、巳、申、亥用麻,子、卯、午、酉用苧,丑、辰、未、戌用絲。后來也有用彩紙裝飾春鞭的。 除大春牛外,還用紙做成一種小春牛,可以互相贈送,作為祈求豐收、驅(qū)走寒意的象征。康熙《大興縣志》卷六:近春時,“乃分獻別朔小芒神、土牛于各紳士家,謂之送春。” 在鞭春牛時,各地還唱民歌,故有唱春牛之謂。民國《義縣志·歲時》:“比時,裝春官者每以丐者充之,翌晨,眾官齊集署前鞭牛,曰‘打春’。邑令在后,約正在前,各執(zhí)紙鞭鞭牛,唱:‘一鞭曰風調(diào)雨順,二鞭曰國泰平安,三鞭曰天子萬歲春’?!边@些民諺正是人們鞭春牛的心態(tài)。 在立春活動中,起初是由人扮演春神,其首以木雕成,套在人頭上,穿上紅或白色長袍,胸前開 口,可往外看,他牽牛而行,象征木神促進春耕。這里提出一個問題,即在迎春時必須進行驅(qū)儺活動。宋代的《大儺圖》就是一幅“活動于立春節(jié)令中的迎春歌舞,因此或可稱為迎春舞隊(或社火)?!雹倨鋵?,自古以來鬼神就是混雜的,又是對立的,請神必須驅(qū)鬼,這是一個問題的兩方面。為了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一方面祈求正面的神靈保佑,另一方面又要驅(qū)趕走反面的疫鬼。這方面的資料是相當多的??滴酢稘细尽q時》:“(立春日)里人、行戶扮為漁樵耕諸戲劇,結(jié)彩為春樓.而市衢小兒,著彩戴鬼面,往來跳舞,亦古人 鄉(xiāng)儺之遺也?!逼渲械墓砟?,既是娛樂之舉,也是一種儺儀反映。乾隆《雒南縣志·民俗》:“立春之日,人飲春酒,食白蘿卜,謂之咬春,兒童買鬼臉及小春牛以為戲?!边@里的面具已具有兒童面具的性質(zhì)了。在南方民間還有一種苧春,即在立春日,家家戶戶取樟葉,加少許柴火,然后引火點燃,在階沿、中堂、房內(nèi)焚燒,從內(nèi)而外.作驅(qū)趕狀,唱歌呼號,最后放爆竹,俗稱以火助陽,驅(qū)走陰氣,這樣就會沒有害蟲,農(nóng)業(yè)豐收,也可使人體安康??芍?春是一種古老的打鬼或古儺儀式。 山東濰坊年畫中有一幅《春牛圖》,上部繪有 芒神和春牛,下為二人吃春餅,其上有一段文字:“我是上方一春牛,千差萬派我下遍地游,不食人間草和料,專吃散災小鬼頭?!睆闹锌闯龃号1旧砭褪且环N吉祥物,是神靈所使,“專吃散災小鬼頭”。人們不僅送小春牛,還把搶來的春牛土和水,涂在灶上,認為可除邪氣,全家平安。在這里春牛又成為一種避邪巫術(shù)了。 在其他地區(qū)也有自己的春牛形象,如蘇州桃花塢的春牛圖,在該圖其前有一牛郎牽牛,牛馱著財寶,后一官人持扇鞭牛,貴州臺江苗族的春牛圖,不僅繪有春牛,還繪有農(nóng)具、耕地等動作。 牛: 唐代詩人元稹《生春》詩:“鞭??h門外,爭土蓋春蠶。”先“鞭”而后“爭”,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風俗語的兩部曲。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吨芏Y·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焙髞硪恢北A粝聛?,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jīng)》后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以至成為民俗語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 康熙《濟南府志·歲時》:“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東郊。作五辛盤,俗名春盤,飲春酒,簪春花。里人、行戶扮為漁樵耕諸戲劇,結(jié)彩為春樓,而市衢小兒,著彩衣,戴鬼面, 往來跳舞,亦古人鄉(xiāng)儺之遺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擊土牛者三,謂之鞭春,以示勸農(nóng)之意焉。為小春牛,遍送縉紳家,及門鳴鼓樂以獻,謂之送春?!北薮号5囊饬x,不限于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shù)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人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浙江境內(nèi)迎春牛的特點是,迎春牛時,依次向春牛即叩頭,拜完,百姓一搖籃而上,將春牛弄碎,然后將搶得的春牛泥帶回家撒在牛欄內(nèi)。由此看出,鞭春牛還是種繁殖巫術(shù),即經(jīng)過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欄內(nèi)可以促進牛的繁殖。 我國少數(shù)民族也有慰問耕牛的習俗,稱為“獻牛王”。貴州的荔枝、羅甸、安龍等地的布依族,以農(nóng)歷四月初八為牛賀歲。是日,讓牛休息一天,讓牛吃糯米飯。仡佬族的牛王節(jié)也稱“牛神節(jié)”、“敬牛王菩薩節(jié)”、“祭牛王節(jié)”,每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舉行。那一天,人們不再讓牛勞動,并用上好的糯米做兩個糍粑,分掛在牛角上,然后將牛牽到水邊照看影子,以此種方式為牛祝壽。在貴州榕江、東江一帶的侗族中,每年夏天六月初六舉行“洗牛節(jié)”,屆時春耕已結(jié)束,人們把牛牽到河邊洗澡,并在牛欄旁插幾根雞毛和鴨毛,表示為牛洗耳恭聽塵,祈禱耕牛平安健壯。 喪葬在布依族的人生禮俗中,是一個比較隆重的項目,其儀式是轉(zhuǎn)戛,而轉(zhuǎn)戛儀式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砍牛。近人董振藻在 《黔中苗乘》中有這樣的記載:“親死,選牛一頭或數(shù)頭,親戚朋友攜雞來祭,即繞牛而奠之(相傳前親死,分食其肉,今以牛代之)。奠畢,屠牛分食而散?!绷餍杏谠颇现胁?、麗江山區(qū)的納西族在喪葬時有跳耗牛的風俗。老人死后,火化取骨,主人在院內(nèi)燃起火堆,來客圍在四周,跳喪葬舞,領舞者唱著挽歌。歌舞畢,眾人依次向骨灰跪拜。隨后牽來一頭牛,提起牛耳,將一碗牛奶灌進去。若耗牛揚蹄蹦跳,即為好兆;若不跳,再灌一碗,則認為亡靈不要此牛,就要另換一頭再灌,然后捆住牛的四蹄,請父母雙全的健壯男子宰牛。通常先取牛 心,再剝皮分肉,將牛心、牛肉獻于骨灰袋前,稱“生祭”。肉煮熟后再祭一次,稱為“熟祭”,祭畢埋骨入土。 在漢族交際風俗中,有“結(jié)牛財親”一說,流行于湖南一帶。在當?shù)?,一頭 牛幾戶其用的稱為結(jié)牛財親,并視作親戚,牛的所有權(quán)一旦換成別人,其“親戚”關(guān)系也到此結(jié)束流行于陜西留壩縣等地的“牛王會”,是為老人做壽的稱謂,因為牛耕田犁地,有功于人,并且排在生肖的前列,以牛為名給老人祝壽,以表示尊敬。 苗族有搶牛牛尾的婚姻風俗,流行貴州西北一帶。男女訂婚后,女方要喂養(yǎng)一頭黃牛,待婚禮那天將牛牽到現(xiàn)場,度用兩根z繩索絆信牛腿。然后由新娘一刀砍下牛尾,新郎會立刻上去搶奪牛尾,若能在女方父母到來之前奪得牛尾,便可立即成婚,否則婚姻告吹。 最有巫術(shù)意義的還是人體節(jié)日裝飾——春燕?!肚G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彩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贝貉嘤置佟⒉蕜?、春書??刀纬墒健队详栯s俎》:“北朝婦人,……立春進書,以青繒為幟,刻龍象御之,或為哈蟆。”《武林舊事》卷二:“前一日,臨安府進大春牛,設之福寧殿庭?!A造小春牛數(shù)十,飾彩幡雪柳,分送殿閣,巨各隨以金銀線彩段為酬.是日賜百宮春幡勝,宰執(zhí)親王以金,余以金裹銀及羅帛為之。系文思院造進,各垂于幞頭之左人謝?!焙髞碛址Q幡勝為“鬧娥兒”、“斗蝶”、“鬧嚷嚷”、“長春花”、“象生花”等。明代《酌中志》:“立春之時,無貴賤嚼羅卜,曰‘咬春’?!詺q顏色裝就者,亦有用草蟲蝴蝶者,或簪于首,以應節(jié)景?!泵魃虬瘛锻鹗痣s記》卷十七立春:“戴鬧嚷嚷”,以烏金紙為飛娥、蝴蝶、螞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錢,呼曰:‘鬧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貴人有戴滿頭者?!蓖醴蛑督S文集》:“以烏金紙剪為蝴蝶,朱粉點染,以小銅絲纏綴針上,旁施柏葉,迎春元旦,冶游者插之巾帽?!薄稓J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四十七:“今京師凡盂春之月,兒女多剪彩為花,或草蟲之類插首,曰鬧嚷嚷,即古所謂鬧裝也?!苯址Q為春雞。例如在民國《翼城縣志 歲時》:“士女剪彩為燕,名春雞,貼羽為蝶,名‘鬧蛾’;纏絨為杖,名春桿,各簪頭上,以斗勝焉?!钡挠涊d。 這種春雞,最早的形態(tài)應該是天然花朵,后來才以布帛為之,甚至以彩紙充任,但是它決不是一般性的人體裝飾,而是立春節(jié)時人們佩戴的避邪物,具有去邪求吉的寓意。 ?、賹O景?。骸洞髢畧D名實辨》,載《文物》,1983年,第3期。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guān)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9 10:47, 技術(shù)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