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2017年1月18日,在黑色系集體下跌的情況下,連盤玉米及玉米淀粉期貨發(fā)起一波強勢拉漲行情,玉米主力合約c1705收漲32點(2.09%),單日持倉量增加26萬手至持倉新高273萬手,再度登上當日商品期貨主力合約的持倉量首位,而近兩日剛上市的C1801合約期貨價格更是漲超3.2%,遠遠超過該品種的平均波動幅度,從盤中,尤其是尾盤一小時內,各路機構紛紛聚焦,其上漲的主因或為東北政策糧收購預期對市場行情及心態(tài)的提振帶動,資金進場做多意愿陡增。在當前這種形勢下,是反轉還是反彈,有些事,我們還得在聊聊。 1庫存:臨儲去庫存主導,新季玉米售壓持續(xù) 截止目前臨儲玉米庫存仍在2億噸以上,且其中有3000多萬噸2013年產超期玉米的銷售難題橫在去庫存化的路上,如此之庫存重壓將限制未來玉米價格反彈的空間。有觀點認為臨儲收購政策取消的利空效應已經被前期市場消化,當前國儲輪換及國家一次性儲備玉米收購政策將在一定時期內提振市場行情。但實際上,和過億噸的結轉庫存相比,收購到3000萬噸,真的能為市場提供長期的支撐么? 一方面,當前東北及華北兩大產區(qū)新季玉米銷售進度同比顯著偏慢,節(jié)后新糧供應充裕且南方銷區(qū)下游飼料企業(yè)大多備庫至2月下旬,天氣整體偏好節(jié)后干糧大量上市且節(jié)后運力預期緩解、物流成本下降,去年下半年的暴漲行情不具備再次發(fā)生的條件。 另一方面,3000萬噸的政策收購的作用僅僅是在一定時期內維穩(wěn)市場而非帶動現(xiàn)貨價格“沖天一飛”,此前政策主旨“市場化收購”中的“市場化”三個字已經明確政策糧收購的目的,11月份遼寧中儲糧政策收購指導價,其中明確指出收購指導價或是最高收購價,也就是說政策糧的收購不得高于70-81元/百斤,且一次性儲備收購均價較前者輪換糧補庫下調,盡管政策或有調整空間,但政策方向發(fā)生根本性改變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可見政策糧收購對未來現(xiàn)貨及期貨價格的支撐作用有限,玉米市場仍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 2現(xiàn)貨:下行趨勢“喘口氣”,節(jié)前翹尾成亮點 中儲糧擴增收購在產地持續(xù)發(fā)酵,并延伸至北方港口。從上周末開始,北方港口收購報價出現(xiàn)平穩(wěn)上揚。從15日的主流1400-1410元/噸漲至周四1430-1450元/噸。市場信心的復蘇,帶動了此前停塔的烘干塔重新生產,部分貿易商確認階段性底部形成,由于渠道庫存不多,為應對在春節(jié)后可能發(fā)生的行情,開始籌建庫存。 除了中儲糧提振和建立庫存之外,通過集裝箱和散船發(fā)往山東小港,正在成為北港貿易商的主流操作,在本周北方港口疏港計劃內,僅一半左右的玉米流往廣東深圳方向,其他多為山東,其次為長江方向,為了爭奪為數不多的船期,提價收購在所難免。但從上周開始,山東地區(qū)價格已經出現(xiàn)跌多漲少的局面,整體回落已經超過50元/噸。而且,華北整體的余糧偏多才是春節(jié)后市場要忌憚的潛在風險。東北玉米通過水路兩棲的方式入駐華北,或許只是這個糧食年度內的曇花一現(xiàn)。 與此同時,廣東到貨數量正在逐次遞減,港口庫存進入到回落階段。從港口供需平衡數據看,在日平均走貨6萬噸的支撐下,廣東港內庫存有望在本周回落至60萬噸以下。但在國產玉米庫存下降的同時,進口高粱和大麥的密集到貨已經拉開了序幕。和廣東國產玉米的供應幾乎形成了無縫對接。預計3月份之前,高粱和大麥的合計庫存會從當前的接近30萬噸,躍升至超過55萬噸。對國產玉米的價格仍有十分明顯的抑制作用。 誠然,我們不否認政策糧收購對行情的提振,但仍需謹慎看待提振空間,基于玉米基本面的臨儲大庫存亟待釋放及新季玉米節(jié)后拋售壓力這一主要矛盾來看,我們認為未來玉米期貨價格仍有進一步探底的空間。當前的建庫及庫存消耗歸根結底是對后期漲勢的透支,中間庫存及下游備庫的增加將為后期貿易商及企業(yè)在后期的博弈中爭取更多有利地位,進一步壓縮后期糧源趨緊及價格暴漲的可能性及空間。 3其他:交易所提保抑制節(jié)前后投機 1月18日交易所發(fā)布公告稱,自2017年1月25日(星期三)結算時起,將玉米、玉米淀粉等品種漲跌停板幅度和最低交易保證金標準分別調整至7%和9%;2017年2月3日(星期五)恢復交易后,自各品種持倉量最大的兩個合約未同時出現(xiàn)漲跌停板單邊無連續(xù)報價的第一個交易日結算時起,玉米、玉米淀粉等品種的漲跌停板幅度和最低交易保證金標準分別恢復至5%和7%。(原漲跌停板和最低交易保證金分別為4%和5%)盡管并不會對交易行情造成方向性的影響,但提保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節(jié)日前后的過度投機。 判斷 國內玉米需求尚未發(fā)生逆轉,即使中短期上漲,依然改變不了大周期內的盤整格局。由于供給并沒有收縮到非常集中的狀態(tài)或者程度,來自于進口谷物替代的空間又依舊存在,在需求增量得到實質性改善以及庫存明顯下降的預期兌現(xiàn)之前,我們認為C1705合約仍面臨節(jié)后下跌的風險,短期的上漲并不能改變基本面疲弱的局面,未來供應方面的壓力及去庫存仍將主導玉米價格走勢。 來源:玉米網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19 09:2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