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yl 于 2009-4-30 16:12 編輯
1.
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
母豬營養(yǎng):
妊娠初期(配種—21天)
為胚胎損失期和胚胎附植期,若飼糧的營養(yǎng)水平過高可降低胚胎存活率.此期應以降低蛋白、低能量
的飼糧,日喂2.0kg即可.(粗蛋白13﹪,消化能12.55兆焦/Kg)過瘦的母豬,營養(yǎng)可略高一些,但不能過高.
1.1.2妊娠中期(22天—90天)
為胎兒器官形成期,胎兒增重很慢,胎齡90天時,胎兒平均550g左右(均占初生重的40﹪),此期應給予母豬比維持需要略高的營養(yǎng)水平的飼糧.(粗蛋白質13--14﹪,消化能12.97兆焦/Kg),視膘情日喂2.0—2.2Kg.同時增加飼糧中粗纖維水平,以增加母豬的飽腹感,減少胚胎死亡.
1.1.3妊娠后期(90天—114天)
為胎兒快速生長期,此期的增重占初生重的60﹪左右.對此期的母豬,不但要增加飼喂量,還要喂營養(yǎng)水平較高和氨基酸平衡的日糧,(粗蛋白質16--18﹪, 消化能12.97兆焦/Kg),日喂量2.9—3.2kg .以滿足胎兒快速生長的營養(yǎng)需要,提高仔豬的初生重及均勻度.產前一周應減少日喂量,防止胃腸內容物過量壓迫子宮引起早產,難產,以及避免因過度采食而引起哺乳期采食量下降,泌乳量下降,掉膘過多,影響仔豬生長和母豬產后發(fā)情.
1.1.4哺乳期
為促進母豬采食,提高泌乳能力,減少母豬掉膘.母豬每天攝入量幾乎75﹪用于泌乳,當營養(yǎng)不足或不能滿足泌乳需要時,母豬就會動用體脂,從而導致母豬掉膘,影響以后及下一胎的生產成績.
哺乳期的主要任務是最大限度促進母豬采食.(粗蛋白17﹪, 消化能13.39兆焦/Kg),分娩后2—3天適當控制采食量,從第3天逐步加料,第5天起可讓母豬自由采食,最高量可達6—7Kg.
日采食量(Kg)=(母豬體重*1﹪)+(0.5*仔豬頭數)
1.1.5配種期
配種前的母豬應飼喂高營養(yǎng)水平的飼料,即斷奶后不完料.繼續(xù)飼喂哺乳期飼糧,斷奶當天喂少許料,然后每天喂3—4Kg,連喂5—7天進行催情補飼.
2: 哺乳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
2.1 待產和產仔
母豬產前一周轉入產房,產前兩周驅除體外寄生蟲,環(huán)境清靜,清潔,并做好臨產時的消毒,保溫,應激準備工作.(0.1﹪高錳酸鉀,毛巾,碘酒,腎上腺素等)
2.2 環(huán)境溫度
母豬最適宜溫度為16。C,
初生仔豬適宜溫度為30。C--32。C
A 墊草和封閉
B 增加熱源
C 每星期降3。C( 1—3日 30。C--32。C;
4—10日28。C--30。C ;
11—30日
26。C--28。C )
2.3 抓三食(乳食,開食,旺食),過三關(初生關,補料關,斷奶關)
2.3.1 抓乳食,過好初生關
A 假死仔豬的急救,用碘酊,酒精或氨水投于仔豬鼻孔進行藥物刺激,或倒提拍打,伸張運動,或浸泡在35。C--40。C溫水中,頭露出水面
B 剪犬齒和尾巴
出生24小時內完成,防咬母豬乳頭,咬尾互咬現象發(fā)生
C 斷臍
出生后15—20分鐘內在高臍根3—4cm處,用碘酒消毒,用大拇指將臍內血液向仔豬腹部方向擠壓,用線結扎,再消毒剪斷,斷端再用碘酒消毒
D 吃初乳
產后七天內的乳汁稱初乳.初乳蛋白含量高,同時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有提高仔豬抗體能力.(2小時)
E 固定乳頭 把弱小的放在前邊,強壯的固定到后邊的乳頭.每天訓練4—5次就可.
F 補鐵,硒
一般出生后3天內每頭注射100—200毫克針劑.
0.1﹪的亞硒酸鈉溶液1.0ml, 防止仔豬和斷奶后患水腫病,白肌病
2.3.2 抓開食,過好補料關
A 及時補水,仔豬出生3—5天后,就可在補飼間設引水槽,補給清潔飲水并稍加甜味劑。防止仔豬口渴時,沒有清水喝臟水引起下痢。
B 及時,及早補料
一般在7日齡開始補料,人工輔助,少添勤添,并及時把剩余部分舍棄。
2.3.3 抓旺食,過好斷奶關
A 母豬泌乳在3周齡時達到高峰,工廠化養(yǎng)豬多在21—28日齡或仔豬體重達8公斤時斷奶。
B 選擇營養(yǎng)濃度高且平衡,適口性和消化好的乳豬飼料。
C 少喂勤添,以適應腸胃功能,同時也能達到加大采食量/日的目的
D 斷奶時,避開疫苗注射,轉群,閹割等應激因素,減少斷奶應激
E 斷奶前2—3天減少母豬飼喂量和飲水量,減少仔豬哺乳量。
三不變(原飼料喂1—2周 ;原圈; 原窩)
三過渡(飼料飼喂制度; 操作制度; 減少斷奶應激)
3
提高仔豬斷奶重的措施
A 提高仔豬初生重
B 加強母豬哺乳期的飼養(yǎng)管理,最大限度提高母豬泌乳量
C 采用高品質的哺乳仔豬料,提高哺乳仔豬的采食量和生長速度
D 綜合防治哺乳仔豬的黃白痢,降低發(fā)病率
4
哺乳仔豬的斷奶方法
A 一次性斷奶法:斷奶前3—5天,減少哺乳母豬的飼喂量,到預定的日期將母豬和仔豬全部分開,
B 分批斷奶法: 即先分化較大的仔豬斷奶,讓弱小的再哺乳一段時間,以達到整窩豬的整齊度和平均重接近
C 逐漸斷奶法: 在預定斷奶期前3—5天,把母豬趕出原舍,與仔豬分離每天趕回原舍給仔豬哺乳,但喂的次數應逐日減少。如第一日喂4次,第二日喂3次,第三日喂2次,第四日喂1次。此發(fā)較安全,但同時應注意定時給仔豬添食易消化的飼料。
5
分群,并群
A 分大不分小
B 分公不分母
C 夜分晝不分
6
豬場寄生蟲控制
A 育肥豬60—70日齡驅一次,60Kg體重驅一次
B 后備母豬在配種前驅一次,規(guī)模豬場在后備母豬入種前驅一次
C 懷孕母豬在產前15天左右驅一次
D 公豬每年至少驅2次
E 新購種豬,用驅蟲藥治療兩次后入群(間隔14天)
一. 仔豬早期斷奶腹瀉:
多見于斷奶后的前一星期,由于仔豬沒有適應從哺乳為主轉到以食物為主,而多數發(fā)生采食少或采食多的饑餓,暴食現象,加之消化系統(tǒng)不完善,引起的腹瀉現象多見,特別是同窩中肥胖仔豬容易發(fā)生
二. 注射豬三聯(lián)疫苗引發(fā)豬瘟的原因
A 所進仔豬自身帶有野毒,因運輸,換環(huán)境和氣候應激引起抵抗力下降,加速豬瘟的發(fā)生
B 疫苗注射后7天產生抵抗力,20天產生免疫力,仔豬在原產地免疫后沒有產生免疫力,到本地后隨即注射三聯(lián)苗,引發(fā)豬瘟的發(fā)生和死亡。
C 免疫劑量不足,免疫程序絮亂,若注射1—2頭份的三聯(lián)苗,豬瘟的免疫劑量顯然不足,應另補豬瘟疫苗3—4頭份,而程序不合理,則不能充分發(fā)揮疫苗的應有效果。
三. 飼養(yǎng)水平對初產母豬妊娠期各階段日增重和飼料利用率的影響
A 隨飼養(yǎng)水平提高,妊娠各期母豬日增量提高,高飼養(yǎng)水平可提高母豬妊娠各期的日增重和飼料利用效率。
B 提高飼養(yǎng)水平,母豬的安靜程度隨飼養(yǎng)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