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肺炎是由絲狀霉菌引起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是一種常見多發(fā)病。該霉菌是小型絲狀真菌的通俗名稱,對營養(yǎng)物質的要求不嚴,可在一般培養(yǎng)基上生長。最適酸堿度大多在pH值4-6之間,大多為需氧型,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2-28℃,能使人、畜致病的霉菌叫病原性霉菌。
由于南方氣候溫暖,雨季較長,食物及飼料容易長霉菌,特別是夏季高溫高濕季節(jié),一些食物及飼料容易發(fā)霉變質,發(fā)霉的飼料粉塵長期不清掃,豬舍空氣中有霉菌菌絲,在一定條件下豬因感染病原性霉菌而發(fā)病。
危害:
①引起機體深層組織或內臟感染;
②引起皮膚??;
③產生毒素。
據統(tǒng)計發(fā)病率是15%~20%,但死亡率可達到70%~75%,特別是仔豬開食后15~20天,先補料的先發(fā)病,先死亡,而且是體格大、膘情較好的仔豬先發(fā)病,先死亡。曲霉菌病往往被基層獸醫(yī)忽視或誤診而失治,從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致病原因:
當地勢低洼,河網密布,雨水多,氣溫高,空氣濕度大時,各種霉菌生長繁殖迅速。飼料、飼槽、墊料、圈舍四壁可能會出現霉點、霉斑,夏秋季節(jié)正是苗豬曲霉菌性肺炎的高發(fā)期。
在很多新買進的商品苗豬中,經過5~7 d飼養(yǎng)后,出現咳嗽、打噴嚏、喘氣、呼吸困難等癥狀,用抗生素藥物治療無效果而死亡。調查發(fā)現,凡患有上述癥狀死豬的農戶,豬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豬圈矮小、潮濕、不通風,四周墻壁長有一層厚厚的霉毛菌。各戶事先都沒有對圈舍進行消毒,圖省事就購豬放養(yǎng)。苗豬進圈后,墻壁上的霉菌通過呼吸道(鼻腔)和消化道(舌舔)進入機體后,呼吸系統(tǒng)受到感染而發(fā)病。
病理變化:
主要病變在呼吸系統(tǒng)。鼻腔內有灰白色膿性鼻液堵塞鼻道,喉部腫脹,氣管、支氣管含有大量灰白色黏液。氣管、肺、胸膜可見有團塊狀霉菌斑,肺與胸膜連在一起。肺組織有散在如豆粒大、米粒大小、鴿蛋大、數量不等的灰白或黃白色結節(jié)。結節(jié)較柔軟有彈性,結節(jié)切面層次結構明顯,內容物呈干酪樣,其他組織器官未見異常。
臨床癥狀:
苗豬前期出現咳嗽,打噴嚏,精神沉郁,食量減少。隨后病情加重,食欲廢絕,咳嗽,打噴嚏連續(xù)不斷,兩側鼻翼扇動,氣喘,腹式呼吸明顯,體溫正常。后期患豬不愿活動,昏睡,張口喘息,鼻流灰白色膿性鼻涕,呼吸極度困難,出現麻痹癥狀。如診斷治療不及時,通常會在食欲廢絕后3~5d內死亡。
具體案例:
筆者診治一例仔豬以呼吸急促,鼻孔流黏液,腿軟,腹瀉直至死亡為特征的急性病例。經流行病學調查、剖檢及實驗室診斷,確診為霉菌性肺炎病。現特與大家分享實例圖片以及解決方案。
下圖為感染病原性霉菌的小豬脾臟
1.jpg (146.28 KB, 下載次數: 2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4-4 16:15 上傳
圖2和圖3是感染病原性霉菌小豬的體表
2.jpg (174.26 KB, 下載次數: 22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4-4 16:15 上傳
病豬肺臟解剖圖
3.jpg (190.19 KB, 下載次數: 2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4-4 16:15 上傳
預防措施:
1.徹底消毒豬舍,加強通風,保持豬舍內清潔干燥。
2.制霉菌素灌服。首次每頭病豬用300~400萬IU(治療量3~4倍)用水溶解后一次性灌服,以后每次每頭病豬用100~200萬IU,6~8 h用藥1次,連灌2~3 d患豬病情好轉吃食時,可用同劑量的藥物拌入飼料內讓豬自食。如能診斷準確,治療得當,一般用藥3~5d可治愈。(如沒有制霉菌素,針對呼吸系統(tǒng)的藥物都有一定效果)
3.營養(yǎng)及水分的補充。飼喂高熱量、高蛋白飼料,并要多飲水。蛋白質和熱量不足會影響疾病的恢復,攝入足夠的水分可保證呼吸道粘膜的濕潤與黏膜病變的修復,并增加纖毛運動能力,防止分泌物干結,以利痰液排出。同時可以防止發(fā)熱導致的脫水可用卡巴匹林鈣和補液添加劑處理。
作者:柳毅 來源:PSY應用研究院
健利保.jpg (171.83 KB, 下載次數: 2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4-4 16:15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