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ARC(1981)提出理想氨基酸模式建議以來,該理想模式近年來一直受到極大的關注(Wang和Fuller,1989,1990;Fuller等,1989;Chung和Baker,1992a)。許多國家(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通過豬理想蛋白質需要量的研究,試圖對該理想氨基酸模式進行修改以使其適合本國的飼養(yǎng)體系。Wang和Fuller(1989)對ARC(1981)理想蛋白質進行了重新評估和改進。然而Wang和Fuller(1989)的理想氨基酸模式既不包括精氨酸也不包括組氨酸(Chung和Baker,1992b)。Baker和Chung(1992)及Friesen(1994)分別對仔豬及生長肥育豬的理想蛋白質概念進行了廣泛的綜述。理想蛋白質概念在日糧配合中的好處是,所有氨基酸的需要量均以賴氨酸為基礎。
表1總結了Chung和Baker(1992b)提出的理想氨基酸比例以及NRC(1998)所綜述的相對于賴氨酸的各氨基酸需要量比例。對于理想蛋白質中氨基酸的實際比例,各研究結果之間尚存在差異。例如NRC(1998)對豬氨基酸需要量的建議值,除色氨酸、蘇氨酸和含硫氨基酸外,均略低于ARC(1981)的建議值。對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提出的理想氨基酸比例估測值進行比較后發(fā)現(xiàn),90年代提出的理想氨基酸比例中蘇氨酸相對于賴氨酸的比例升高了5 %(由60 %提高至65 %)。
表1 豬各生長階段理想氨基酸模式
資料來源 體重(kg) Lys Arg His Tip Ile Leu Val Phe+Tyr (Tyr) Met+Cys(Met) Thr Lys需要量
Cole(1978) 20~50 100 - 40 18 50 100 70 100 50 60
Fuller等(1979) 35 100 - 32 12 44 84 63 96 53 56 7.3 g/16g氮
ARC(1981) 15~50 100 - 33 15 55 100 70 96 50 60 7.0 g/16g氮
Yen等(1986a) 25~55 100 30 35 20 55 100 70 100 50 57 18.0g/d(公豬)
Yen等(1986b) 50~90 100 30 35 20 55 100 70 100 50 57 22.9g/d(公豬)
Fuller等(1989) 30~50 100 - - 19 61 110 75 122 59 75 5.9 g/16g氮
Wang和Fuller(1989;WFIP) 25~50 100 - - 18 60 110 75 120 63 72 6.5 g/16g氮
Wang和Fuller(1990) 30 100 - - 20 61 110 75 122 61 64 修改后的WFIP
Chung和Baker(1992a;IFP) 10 100 42 27 14 57 87 60 83 61 57 1.38 %(日糧,純化)
Chung和Baker(1992b;IIP) 10 100 42 32 18 60 100 68 95 60 65 20 %日糧,修改后的IFP
Cole(1994) 25~50 100 - 33 19 50 100 70 100 50 66
Baker(1995) 5~20 100 42 32 17 60 100 68 95(48) 60(30) 65
20~50 100 36 32 18 60 100 68 95(48) 62(30) 67
50~110 100 30 32 19 60 100 68 95(48) 65(30) 70
Cho等(1998) 4~7 100 - - - - - - - 57.5 51.5 1.65 %日糧
NRC(1998)
(總AA) 3~5 100 39 32 18 55 100 69 94(60) 57(27) 65 1.50%(日糧)
5~10 100 40 32 18 54 98 68 93(59) 56(26) 64 1.35%(日糧)
10~20 100 40 31 18 55 97 69 92(59) 57(26) 64 1.15%(日糧)
20~50 100 39 32 18 54 95 67 92(58) 57(26) 64 0.95 %(日糧)
50~80 100 36 32 19 56 95 69 93(59) 59(27) 68 0.75 %(日糧)
80~120 100 32 32 18 55 90 67 92(57) 58(27) 68 0.60 %(日糧)
在有關仔豬的文獻中,Qwen等(1995b)研究表明,27.5 %的蛋氨酸(相對于賴氨酸的比例)使4~15 kg仔豬的生產性能最佳。但未證實其他氨基酸的比例。Bergstrom等(1995)在對早期隔離斷奶(SEW)仔豬適宜蘇氨酸與賴氨酸比例的研究中,將兩種不同賴氨酸水平(1.15 %和1.5 %)日糧的蘇氨酸與賴氨酸比例由50 %提高至75 %,結果豬對此變化有反應。Cho等(1998)在14日齡仔豬中亦觀察到相似的蘇氨酸與賴氨酸比例(51.5 %)。隨著早期隔離斷奶的出現(xiàn),幼豬的氨基酸營養(yǎng)發(fā)生了顯著變化。Tokach等(1994)提出了早期隔離斷奶最佳生長所需的適宜賴氨酸水平及其他氨基酸與賴氨酸的比例(表2和表3)。
表2 早期隔離斷奶仔豬賴氨酸推薦水平
體重(kg) 總賴氨酸(%) 可消化賴氨酸(%)
早期隔離斷奶 <5 1.7~1.8 1.4~1.5
過渡 5~7 1.5~1.6 1.25~1.35
階段2 7~11 1.34~1.45 1.10~1.20
階段3 11~23 1.25~1.35 1.05~1.15
表3 早期隔離斷奶仔豬氨基酸推薦水平(相對于賴氨酸)
氨基酸 賴氨酸 蛋氨酸 蛋+胱氨酸 蘇氨酸 色氨酸 異亮氨酸
比例 100 27.5 55 65 18 60
理論上,每一生理功能都有相應的理想氨基酸模式,但很顯然各生理功能(如維持、蛋白質沉積、繁殖和泌乳)的理想氨基酸模式是不同的。賴氨酸的維持需要與某些其他氨基酸(如蘇氨酸和胱氨酸)的相關性低,因而適用于小豬的某些氨基酸的理想比例不能未經(jīng)調整即用于較大的商品豬。10 kg斷奶仔豬某一給定氨基酸的總需要量中,蛋白質沉積需要占90 %以上,但隨著豬的體重越來越接近屠宰體重,氨基酸維持需要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Fuller等,1989;Black和Davies,1991;Chung和Baker,1992b)。生長豬由10 kg增至110 kg,由于維持部分的需要越來越大,因而含硫氨基酸與賴氨酸比例必須增加,很可能是直線型增加??紤]到生長期間含硫氨基酸和蘇氨酸對維持的貢獻越來越大,最近Lenis(1996)略微修改了荷蘭生長豬表觀回腸氨基酸需要量推薦值(表4)。對公豬和快速生長的母豬,Lenis(1996)建議將氨基酸需要量(g/kg日糧)推薦值提高10 %。Baker(1996,1997)也以類似的方式(即考慮維持的影響)調整了他對含硫氨基酸和蘇氨酸的推薦量。
表4為使生長豬生長性能最佳而推薦的日糧表觀回腸可消化氨基酸含量(g/kg)及其比例(粗體)
料別 凈能(MJ/kg) 賴氨酸 蛋氨酸+胱氨酸1 蘇氨酸2 色氨酸
仔豬
(8~25 kg) 9.67 10.0 5.9 5.7 1.9
100 59 57 19
幼豬
(25~45 kg) 9.49 9.0 5.3 5.1 1.7
100 59 57 19
生長豬
(45~70 kg) 9.23 7.5 4.5 4.4 1.4
100 60 59 19
肥育豬
(70~110 kg) 9.23 6.2 3.8 3.7 1.2
100 61 60 19
生長肥育豬
(45~110 kg) 9.23 7.0 4.3 4.2 1.3
100 61 60 19
注:1基于蛋氨酸占回腸可消化含硫氨基酸總含量的54 %,在肥育期飼料中50 %即足夠;2未應用校正因子
理想氨基酸模式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動物生長階段(Black和Davies)、基因型(Grandhi和Cliplef,1997)、生產用途(Pettigrew,1993)和氨基酸利用效率(Baker,1993)。正如上面所提到的,由于對氨基酸營養(yǎng)和代謝的理解更加深入,理想氨基酸模式受到了挑戰(zhàn)。對影響理想蛋白質氨基酸組成的因素的研究仍將繼續(xù)進行。
關于家禽營養(yǎng),眾所周知,肉仔雞的氨基酸需要量受日齡、性別、溫度、品種和氨基酸平衡的影響。表5列舉了一些研究機構所建議的氨基酸需要量。NRC(1994)將肉仔雞的氨基酸需要量按三個生長階段進行劃分,ARC(1981)和SCA(1987)則按兩個生長階段進行劃分。NRC(1994)的估測值看起來比較合理,因為生長動物的營養(yǎng)物質需要量,尤其是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需要量隨生長階段而急劇變化。NRC(1994)的精氨酸需要量顯著高于ARC(1981),而組氨酸需要量略低于ARC(1981)。ARC(1981)和SCA(1987)所建議的氨基酸需要量基本無差異。20世紀50年代,Scott開始研究雞的氨基酸純合日糧,并在1965年發(fā)表的一篇論文(Dean和Scott,1965)中達到頂峰。1965年發(fā)表的這篇論文描述了一種化學成分比較明確的有效日糧,該日糧所提供的氨基酸水平與動物的需要極其接近。隨后進行的有關Dean和Scott所提出的雞氨基酸模式方面的研究工作導致了對該模式的調整,使氨基酸和蛋白質水平均接近雞生長和維持的最低需要量(Baker等,1979)。調整后的參考標準(Baker等,1979)為進一步研究肉仔雞的理想蛋白質提供了一個好的起點。家禽的氨基酸營養(yǎng)與豬有某些內在的差別。首先,精氨酸對家禽非常重要,因為家禽不能合成精氨酸。其次,與豬相比,家禽的含硫氨基酸需要量高而色氨酸需要量低。最后,家禽日糧中需有少量的甘氨酸(或絲氨酸)和脯氨酸(Baker等,1968;Akrabawi和Kratzer,1968;Garber和Baker,1973)。Baker和Chung根據(jù)以前報道的研究,確定了肉仔雞日糧氨基酸的最低需要量(Chung和Baker,1992b),見表6和表7。
表5 肉仔雞氨基酸需要量
NRC(1994) ARC(1981) SCA(1987)
0~3周 4~6周 7~8周 0~4周 5~8周 0~4周 5~8周
消化能(MJ/kg) 13.38 13.38 13.38 13.0 13.0 12.54 13.38
粗蛋白質(%) 23.0 20.0 18.0 18.8 15.6 - -
精氨酸(%) 1.44 1.20 1.00 1.03 0.76 1.02 0.94
甘氨酸+絲氨酸(%) 1.50 1.00 0.70 1.40 1.02 - -
組氨酸(%) 0.35 0.30 0.26 0.48 0.36 0.40 0.35
異亮氨酸(%) 0.80 0.70 0.60 0.85 0.64 0.57~0.8 0.51
亮氨酸(%) 1.35 1.18 1.00 1.47 1.07 0.16~1.94 1.22
賴氨酸(%) 1.20 1.00 0.85 1.10 0.80 1.13 0.90
蛋氨酸+胱氨酸(%) 0.93 0.72 0.60 0.92 0.67 0.85 0.59
蛋氨酸(%) 0.50 0.38 0.32 0.48 0.36 0.45 0.35
苯丙+酪氨酸(%) 1.34 1.17 1.00 1.58 1.16 1.36 1.13
苯丙氨酸(%) 0.72 0.63 0.54 0.85 0.64 0.79 0.63
蘇氨酸(%) 0.80 0.74 0.68 0.74 0.53 0.68 0.54
色氨酸(%) 0.23 0.18 0.17 0.21 0.15 0.21 0.17
纈氨酸(%) 0.82 0.72 0.62 0.98 0.71 0.77~1.06 0.73
表6 伊利諾伊州立大學提出的雛雞日糧氨基酸標準(占日糧百分比)
Dean標準1 參考標準2 經(jīng)過修改的參考標準3
精氨酸 1.10 1.00 0.95
組氨酸 0.30 0.30 0.33
賴氨酸 1.12 0.95 0.91
酪氨酸 0.63 0.45 0.45
色氨酸 0.23 0.15 0.15
苯丙氨酸 0.68 0.50 0.50
蛋氨酸 0.55 0.35 0.35
胱氨酸 0.35 0.35 0.35
蘇氨酸 0.65 0.65 0.65
亮氨酸 1.20 1.20 1.00
異亮氨酸 0.80 0.60 0.60
纈氨酸 0.82 0.82 0.69
甘氨酸 1.60 1.20 0.60
脯氨酸 1.00 0.20 0.40
谷氨酸 12.00 10.00 12.00
總氨基酸(%) 23.03 18.72 19.93
總氮(%) 2.83 2.33 2.37
注:1 Dean和Scott(1965);2 Huston和Scott(1968);3 Sasse和Baker(1973),1979年對組氨酸略微進行了改動(Baker等,1979)
表7 兩個階段肉仔雞必需氨基酸理想模式(%賴氨酸)1
孵化后日齡
0~21日齡 21~49日齡
賴氨酸 100 100
精氨酸 105 105
組氨酸 37 37
色氨酸 16 17
異亮氨酸 67 67
亮氨酸 111 111
纈氨酸 77 77
苯丙氨酸+酪氨酸2 105 105
蛋氨酸+胱氨酸3 72 75
蘇氨酸4 67 73
脯氨酸 33 20
甘氨酸(或絲氨酸) 67 50
注:1基于可消化氨基酸含量;2至少50 %的芳香族氨基酸應以苯丙氨酸形式提供;3羽毛生長較快的品種在生長早期的含硫氨基酸需要量應在計算值(根據(jù)修改的參考標準比例計算而來)的基礎上略微增加,至少50 %的含硫氨基酸應以蛋氨酸形式提供;4生長早期的蘇氨酸需要量應在計算值(根據(jù)修改的參考標準比例計算而來)的基礎上略微增加
產蛋雞對特定數(shù)量單體氨基酸的生理需要主要是用于生產雞蛋蛋白和體組織蛋白。氨基酸需要量的最好表達方式是以每天氨基酸的攝入量(一般為mg/d)直接表示而不是用占飼糧的百分比來表示(SCA,1987)。于是,NRC(1994)根據(jù)體重及日采食量對產蛋雞每日氨基酸需要量進行了計算。NRC(1994)、ARC(1981)和SCA(1987)在產蛋雞氨基酸需要量方面的其他差異是,只有NRC(1994)根據(jù)周齡進行了劃分。如表8所示,SCA(1987)估測值顯著高于其他飼養(yǎng)標準,而NRC(1994)和ARC(1981)在產蛋雞氨基酸需要量方面比較相似。
表8 產蛋雞氨基酸需要量(mg/d)
NRC(1994) ARC(1981) SCA(1987)
0~6周 6~12周 12~18周 18周~開產
精氨酸 486 474 431 536 513 730
甘+絲氨酸 340 331 302 379 - -
組氨酸 126 126 109 143 174 200
異亮氨酸 291 286 257 321 550 660
亮氨酸 534 486 450 571 681 1000
賴氨酸 413 343 289 371 750 710
蛋+胱氨酸 301 297 270 336 471 540
蛋氨酸 146 143 129 157 350 340
苯丙+酪氨酸 340 474 431 536 696 940
苯丙氨酸 262 257 231 286 394 510
蘇氨酸 330 326 238 336 360 550
色氨酸 83 80 71 86 170 140
纈氨酸 301 297 264 329 552 710
鄭春田 李德發(fā) 供稿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