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曾經經歷過很多公司的招聘,想在這里談幾點體會和感悟,同時也為那些招聘的企業(yè)的人力資源部門提點建議
一.專業(yè)的誤區(qū)
一些公司,尤其是服務和銷售的公司,在招聘的同時,都是很注重應聘的人是否從事過這方面的工作,并在招聘的資料里寫的很清楚,需要多少年的經驗和經歷等等,對此,本人認為,完全沒有必要過分的關注應聘的人是否從事過這方面的工作,即使是從事過這方面的工作,但是也未必能做好,沒有從事過這方面工作的人,也未必不能做好這份工作.有很多應聘者在自己的簡歷上寫的非常的好,本人從事這個行業(yè)多少年等等,這當然是好事,但是,既然你從事了很多年,那為什么沒有繼續(xù)留在你原來的公司繼續(xù)發(fā)展進步呢?于是就有應聘者說本人不想在原來的公司繼續(xù)工作了, 想換個環(huán)境等,或者是說是因為公司等等的愿意,自己無奈之下才辭職的等等的因素,其實這都是為自己找借口而已,要知道,每個 人離開公司,既有公司的原因,也有自己本身的原因,總是強調客觀因素的人是不會有什么進步和發(fā)展的.這話說白點,就是用心做和用力做的區(qū)別,還有就是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問題,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公司的主觀因素迫使員工必須辭職,俗語說,烏鴉落在豬身上,只會看到豬黑,卻不會看見自己其實比豬還黑.
二.學歷的誤區(qū)
一些招聘的企業(yè)過分的關注學歷等等,其實在現(xiàn)在的這個社會中,學歷并不能完全代表什么,能力是最重要的,我們可以縱觀那些大企業(yè)家,那些國家的領導人,有多少人的學歷是很高的,國家領導政府只能部門領導的學歷并不見得就比那些在讀的或者是在校的學生高,但是卻能發(fā)表重要的講話等等,還有那些企業(yè)公司的老總們,學歷就真的很高么, 不見得,但是這些人因為是領導,可以花高價錢雇請一些高學歷的有見識的人才為他們制定策略或者寫講稿等,因此本人認為,表達,努力,運用,發(fā)揮等等是最重要的.
三.語言的誤區(qū)
一些外資企業(yè)招聘人才時,尤其是看中英語水平,其實,在中國市場做銷售做服務,你面對的是中國人,中國人連國語都還沒有搞明白,你還要求什么外語,再者,銷售和服務行業(yè)需要的是把產品和服務銷售出去,你就是英語八級又能解決什么問題呢,你沒有能力把產品和服務銷售出去,公司又何談發(fā)展?個人又何談發(fā)展?產品和服務又何談銷售?我們國家花高價聘請的那些外國的足球教練也好,籃球教練也好,一些企業(yè)聘請的外籍講師也好,他們懂我們的國語么,不還是得配備一個翻譯么,還得額外的增加一個人的工資么?其實,只要我們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就可以了,因為我們需要的是技術,是戰(zhàn)術,是技巧,是能力,是管理,是經驗,并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孫海平教練也許不是很懂英語,但是卻為我們國家訓練出一個奧運冠軍劉翔.搞清楚你的企業(yè)也好,公司也好,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就可以招聘到合格的優(yōu)秀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