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6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養(yǎng)老鼠,能否成產業(yè)?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3-3 10:57: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不盡然。媒體日前報道的一則新聞讓人驚奇:病怏怏的小老鼠,在美國身價不菲。關節(jié)炎老鼠,每只200美元;失明老鼠,每3只250美元;癲癇老鼠,每對2000美元;自定制老鼠,每種竟達5萬—10萬美元。   前不久,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提供給國內一家科研單位70只基因剔除后患有骨質疏松癥的小老鼠,每只售價200元,比那些“身強力壯”的正常實驗鼠身價提高了10倍。
  有財經頭腦的人由此預言:老鼠工業(yè)來臨了。
  鼠舍大擴建
  佐證老鼠工業(yè)說法的直接跡象是:用流水線的方式生產實驗鼠。
  日前,上海投資1.8億元,在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qū)建立“實驗動物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到2007年,可建成飼養(yǎng)量約15萬只的“小鼠加工廠”和“小鼠醫(yī)院”。
  而此前,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已投資3800萬元,在松江九亭建立了建筑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鼠舍”,飼養(yǎng)的“鼠民”多達20萬只。市科委還聯(lián)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交大醫(yī)學院、瑞金醫(yī)院、同濟大學等多家相關科研院所,在浦東組建了“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僅此,上海已有3座大型“鼠居”。
  而國家科技部也把“國家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庫的建立”列為十五攻關重點項目,在南京新建了占地100畝、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的辦公、科研培訓大樓和遺傳工程小鼠研發(fā)、保種和繁育中心,資源庫可同時飼養(yǎng)小鼠8萬只以上。
  鼠舍大擴建,緣于幾乎所有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無不涉及模式生物,在Medline上登錄的生物醫(yī)學文獻中,60%涉及模式生物。模式生物已成為功能基因組學、生物學、醫(yī)學、藥學等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由于是用于嚴謹的科學實驗,實驗鼠尤其是遺傳工程小鼠,必須在特定的純凈環(huán)境中培育和成長;一些學校和研究機構自己培育、自己飼養(yǎng)老鼠開銷大,不如每次實驗時購買合算;且自行培育的老鼠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實驗價值不大。國內外普遍的趨勢是由“養(yǎng)鼠專業(yè)戶”提供實驗鼠。
  有人粗粗算了一筆賬:上海實驗動物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成后,上海的實驗鼠“鼠民”將接近40萬只,僅以實驗鼠的最低價格每只20元算,年產值就在800萬元。而基因改造后的實驗鼠,售價是正常實驗鼠的近10倍,由此可見,僅上海一地的實驗鼠,產值就可能逾千萬。而在美國,鼠工業(yè)規(guī)模更大,美國每年需要的實驗鼠達2500萬只。
  老鼠生人病
  認為鼠工業(yè)來臨的另一證據是:乙肝、白血病、骨質疏松癥、帕金森病……科學家正孜孜以求讓老鼠患上更多的人類疾病。
  “老鼠是人類解密自身基因功能、疾病發(fā)生發(fā)展機理和進行新藥試驗的最佳替身。”據專家介紹,2002年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的完成,留下了一套長達700卷、每卷1000頁、全部由A、G、C、T四種字母寫成的“生命天書”,這本“天書”詳細記錄了人類2.5萬-3萬個基因的圖譜。人類基因是如何指導一個個單細胞受精卵發(fā)育成一個個人類個體,又是怎樣影響人類生老病死,是怎樣決定不同的人對環(huán)境因素反應的差異和對藥效的差異?這些都是“后基因組時代”的待解之謎。但科學家不可能直接拿人做實驗,需要生物充當人類的替身,這類生物替身被稱為“模式生物”,包括大腸桿菌、線蟲、果蠅、斑馬魚和小鼠等。
  在所有的模式生物中,小鼠成為首選對象。首先是因為它是“人類的遠親”,人類99%的基因存在于小鼠,80%的小鼠基因在人類基因組中有最為匹配的同源基因,93%的區(qū)域基因排列順序與人類相同。盡管小鼠和人類在體型大小和形態(tài)上很不一樣,但它的組織器官結構和細胞功能都與人相似。其次,小老鼠是最小的哺乳動物之一,身體構造相對簡單,生命力頑強,繁殖和發(fā)育速度特別快,幾乎沒有生理上的個體差異,能保證充足的供應數;此外,實驗鼠價格相對“便宜”,一只身體健康的實驗鼠售價只有20元左右,比在猿、猴等動物身上做實驗方便和經濟得多。
  正因為如此,科研人員指望通過轉基因、基因定點“敲入”、基因剔除、化學誘變、轉座子插入、基因捕獲等技術,給小鼠胚胎干細胞或小鼠受精卵作基因組“加法”,即轉基因;或“減法”,即造成小鼠某個基因突變,以觀察小鼠的生理病理變化,從而知道基因的真正功能。就像拆裝鬧鐘,加入或去掉一個零件,觀察鐘的變化。
  
通過這些方法,全球公開發(fā)表的基因剔除小鼠模型已占小鼠基因組約2.5萬個基因的10%;全球最大的杰克遜實驗室以非贏利方式提供的基因突變小鼠模型400多種。上??茖W家也取得不俗成就,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已研制出130余種基因改造小鼠,這些小鼠有的攜帶乙肝病毒,有的患上了唾液腺腫瘤,有的是骨質疏松癥患者,有的生了白血病,有的有高血脂癥、肥胖癥等。
  但相對于把老鼠2.5萬-3萬個基因功能都了解得明明白白,并建立基因突變模型的宏大目標而言,目前建立的老鼠疾病模型只是滄海一粟,病老鼠的疾病模型空白還很多很多,需要填空,這也正是老鼠工業(yè)被人看好之處。
  自身難致富
  但有關專家認為,老鼠工業(yè)自身不可能致富。投入———很高。實驗鼠培育和飼養(yǎng)離不開高成本、高投入。小鼠住的是“超五星級賓館”,每個小鼠籠容納小鼠數量不超過5只,鼠房都是無菌中央空調房,四五分鐘送一次新風,空氣經過三層過濾,按美國宇航局生物凈化室標準,每立方英尺空氣中塵埃微粒的累積個數不能超過10000個,一年四季恒溫在20℃~25℃,室內保持45%-65%的濕度。光照,也有“白天”與“黑夜”之分,晝夜12小時輪替。對它們的安保措施也十分嚴密,防貓防蛇,還得防野鼠。
  最絕的是,小老鼠還個個是音樂發(fā)燒友,鼠房里都安裝了高級音響,每天定時播放背景音樂,讓它們聽聽自然界的風聲、雨聲等。
  小鼠吃的是自助餐,包含所有營養(yǎng)成分的顆粒食物,像牛肉干。小白鼠每天食量10克,大白鼠20克-30克;喝的純水稍稍有點酸,那是有助于小鼠消化。所有食物都要在121℃的高壓蒸汽滅菌器中消毒或經輻射滅菌,塑料住宅以及填料也要消毒并定期更換。小老鼠的吃喝拉撒住,無一不花高價。有人曾算過賬,一個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實驗動物繁育研發(fā)設施,每年僅電費就要四五百萬元。
  用途———實驗研究。這一特性使老鼠不可能大量生產,而規(guī)模是制約產業(yè)化的最大瓶頸之一。正如美國緬因州杰克遜實驗室負責人查利斯·休伊特所說的那樣:“如果擁有一種特殊基因的老鼠可以賣出上百萬只,那么很容易就能形成一個市場。但事實上,每種老鼠我們每年只能賣掉十幾只?!鄙虾D戏侥J缴镅芯恐行牡目蒲腥藛T整整奮斗了2年多,才培育出了患有骨質疏松癥的老鼠,但迄今只有兩家科研機構向他們訂購。
  上海實驗動物中心陳國強介紹,科研用的老鼠很講究,有的須是同胞兄妹交配20代后的近交鼠,為的是保持鼠的遺傳一致性,可做研究糖尿病、老年病等動物模型;有些則必須是循環(huán)遠交,保持鼠基因的多樣性,便于做藥物篩選、毒性試驗等。小白鼠體重20克左右、大白鼠150克-200克時最適宜做實驗。對于病老鼠,要讓它在實驗階段適時發(fā)病,需要科研人員精準地把握病老鼠的生育時機,計劃生育,免得老鼠的致病基因該工作時卻休息,而在待業(yè)時卻工作了。
  經營———非盈利。即使是在美國這樣的市場經濟高度發(fā)達國家,實驗鼠的供給主要模式也是非盈利的,政府予以高經費資助。據悉,為資助杰克遜等非盈利機構培育病老鼠,美國國家衛(wèi)生院今年的資助經費達1000萬美元。
  為他人作嫁衣
  鼠產業(yè)是為他人作嫁衣,“他人”就是新藥研發(fā)。
  培育鼠,研究鼠,是為了研究人;讓鼠生人病,目的是治人病。
  僅以我國而言,以腫瘤、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和神經精神疾病為代表的慢性疾病已成為威脅我國居民生命健康的最大殺手,我國糖尿病患者已增至4000萬人。據估算,我國每年僅上述四類疾病的醫(yī)療市場規(guī)模就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又從另一個方面折射出生物醫(yī)藥產業(yè)巨大的市場空間。我國4000萬糖尿病患者如年人均醫(yī)療費用以9000元人民幣計,潛在的糖尿病醫(yī)療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360億元人民幣。
  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zhàn)和誘人的市場空間,發(fā)達國家紛紛利用模式生物為人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尋找新的突破口,從基因水平探尋疾病的發(fā)病機制、發(fā)病過程,從而找到發(fā)病主要環(huán)節(jié),即藥物作用靶點,并根據靶點開發(fā)有效的基因藥物,以此推動生物醫(yī)藥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從去年起,美國、歐盟、加拿大等批準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總投資近10億美元,進行小鼠基因組改造和建立疾病模型。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也計劃實施“兩個1%”計劃:選擇小鼠的1%基因(250個-300個)進行功能研究;在此基礎上,獲得2-3個“重磅炸彈”式的新藥。
  據介紹,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選擇的小鼠基因在人與鼠的基因組中都存在,從結構上看,都是分泌蛋白或G蛋白偶聯(lián)受體,分泌蛋白最有可

能成為基因藥物,G蛋白偶聯(lián)受體最有可能成為藥物作用靶點。一旦中國科學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chuàng)新藥物,其創(chuàng)造的經濟效益將是數十億元乃至數百億元。
  正因為新藥研發(fā)的市場前景如此誘人,國外科研機構已使出“放長線釣大魚”之計,向國內科研機構免費提供基因改造小鼠疾病模型構建的服務,要求是,待研究成果產出后,國內科研機構可以發(fā)論文,但成果的知識產權必須歸提供基因改造小鼠的外方。這對國內科研機構而言,等于是將新藥研發(fā)的自主知識產權拱手送與他人,要警惕!</P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24 20:5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