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0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飼料] 亮劍 中國大豆必須奮起一戰(zhàn)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6-11 22:16: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今的戰(zhàn)爭,已不再是歷史上的疆土和流血,而是直接指向疆土和流血的背后---財富,疆土掠奪和流血廝殺,都指向一個終極的目標---財富的強取豪奪。
    當今的戰(zhàn)爭,更多的是通過看不見戰(zhàn)火的貿易和金融市場,而非傳統(tǒng)意義上兵將鏖戰(zhàn)于河流山川的戰(zhàn)場,一個是明的、武力的方式,一個是暗的、智慧的方式,古往今來所有戰(zhàn)爭,逃不出這八個字:明爭暗斗,斗智斗勇。
    環(huán)視全球,目前這種爭奪硝煙彌漫,工業(yè)品以原油為龍頭,農產品(000061行情,股吧)以大豆為領隊,以美元貶值為號角,以美國基金為首的富可敵國集團,在全球范圍內縱橫馳騁,狼奔豕突,驅各國政府和人民如群羊,肆意踐踏、任意宰割!
    自然地,原油鋼鐵銅橡膠等工業(yè)品和大豆玉米棉花糖等農產品,對經濟發(fā)展迅猛各項需求旺盛的中國,每一輪上漲,對我們都有鋸骨切膚之痛,而我們每日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豆制品,更是人人有感,日日揪心。
    回頭看,90年代中期,我國大豆自給有余還略有出口,是什么導致了我們今日三分之二的大豆依賴進口呢?換句話說,我國大豆市場的江山,已經失去了三分之二,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在這場大豆戰(zhàn)爭中,喪失了三分之二的領地呢?現(xiàn)在這種偏安一隅的狀況還會繼續(xù)并惡化嗎?這種仰人鼻息、受制于人的局面對我們有什么害處呢?我國大豆市場的困境難道就沒有緩解或徹底解決的辦法嗎?本文將分三部分闡述相關思考。
    歷史篇---血沃中華
    1994年,我國大豆產量1600萬噸,凈出口78萬噸,這也是我國大豆出口結束的年份,從此后我國大豆由凈出口轉變?yōu)閮暨M口,進口量逐年增長,從1995年的凈進口42萬噸到2007年的3088萬噸,而總產量則在1350-1830萬噸間來回波動,2007年產量1400萬噸,也就是說,1994年和2007年相比,總產量由1600萬噸降為1400萬噸,降幅12.5%,凈進口由-78萬噸升為3088萬噸,年均增長243萬噸,總需求由1615萬噸增至4750萬噸,增幅294%,年均增幅23%,年均增長241萬噸。
    目前我國宏觀的糧食背景是,糧食產需基本平衡,隨著人口增長、城市化、工業(yè)化發(fā)展,糧食消費總量平穩(wěn)增加,但居民的三大品種口糧略有減少,占糧食總消費量的比重下降,2007年,國內糧食消費量5.1億噸左右,產需基本平衡,其中小麥稻米玉米三大品種消費量在4.3億噸左右,產需平衡有余,國家儲備方面,我國糧庫庫存比例也高于國際標準18%安全水平。大豆是我國第四大糧食品種,缺口在三分之二左右,2007年70%靠進口,大豆基本沒有儲備,這是比較危險的。
    顯然,我國大豆的總需求趨勢和國民經濟增長是一致的,但年均23%的增速明顯快于每年8-10%的GDP增長速度,而且隨著農村人口城鎮(zhèn)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種需求將會持續(xù)下去,口糧的減少和蛋白類食品的增加,是一個蹺蹺板,此消彼長,大豆是以素食為傳統(tǒng)的我國民眾最喜歡的蛋白類攝入食品,而不象西方國家的蛋白類攝入主要是牛羊肉,近年發(fā)生的瘋牛病禽流感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植物類蛋白對人類是更科學更健康的食品,大豆則是首選,這種首選,不僅對我國如此,越來越多的西方人,也在迅速加入這個行列。大豆的緊缺,將是世界性的,盡管南美的產量在逐年增加,但隨著人們飲食思維的改變,需求的增速將超過產量的增速,我們面臨的境況將越來越嚴峻。
    不看到這種趨勢,對我們的糧食安全是危險的,而國際上的大型糧食集團和基金公司,憑借他們龐大的信息網絡和強大的分析預測優(yōu)勢,先知先覺地捕捉和把握住了這種趨勢,并利用這種趨勢擴大自己的市場話語權,早在2002年開始就著手布局和爭奪大豆市場的全球勢力范圍,這一年,美元開始了長時間大幅度貶值的序幕,這一年,美國廢除1996年農業(yè)法案中的巨額農業(yè)補貼,終止了大豆市場的低價策略,這一年,大豆從低位開始了慢慢牛市征途,通脹的種子開始發(fā)芽了,而這時我國的豆農還陷在通縮的泥沼中,為賣豆難發(fā)愁,2002年5月大豆的低價巨量交割說明了這點。從1995年大豆不受政府保護開始,到1997年出現(xiàn)賣豆難,一直持續(xù)到2002年底才告一段落,因為黎明就在眼前。
    中國崛起,布局中國,這是所有跨國集團的共識,2003年秋天,在所有商品價格飛漲的大環(huán)境中,大豆也從豐收的背景下一飛沖天,到2004年春天,CBOT從500直指1000,漲幅一倍,豆價的暴漲,對于國內迅速擴大的產能來說,無疑是一個災難,因為自1999年以來,隨著民營資本注入,大豆壓榨廠遍地開花,產能急劇擴張,因為大豆價格便宜,壓榨廠有利可圖,價格上漲,對于本來就產能過剩的國內壓榨市場,雪上加霜,2002-03年度,有效壓榨能力不超過3000萬噸,而壓榨能力已經擴張到5000-6000萬噸。開工率不足,加上2004年春天高價恐慌性的采購原料,在接下來兩年多的大豆價格暴跌中,民營壓榨廠只能高買低賣,結果是大部分廠家倒閉,倒閉后只能被低價收購,買主呢,都是清一色的國際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型跨國農業(yè)集團。從此,沿海布局的海外大豆產業(yè)集團,通過價格的一漲一跌,將中國民族大豆壓榨業(yè)清洗出局,不費一磚一瓦,參股和控股我國大豆加工能力50%以上,基本控制了中國的大豆壓榨業(yè)。從此,在連續(xù)兩年的低價環(huán)境使得中國農民開始棄種利薄的大豆背景下,2006年10月,圖窮匕見,大豆類產品一個個雞犬升天,直漲入云,直至今日。
    這一切,怎么看都難免不使人聯(lián)想到股市莊家的誘多、洗盤、拉升的把戲,目前,我國大豆市場,外資已經控盤,其原料采購,都來自美洲,來自他們已經控盤的北美南美農場和CBOT市場。中國大豆市場,已然是國際農業(yè)集團的殖民地,血沃中華,是歷史,也是我們正在承受并在短期內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
    現(xiàn)狀篇---兵臨城下
    殖民地不是附屬國,也沒到亡國的地步,殖民地的反抗和風起云涌的革命,總會反復出現(xiàn),大豆市場也是如此,機會總會有的。
    看看我國大豆產業(yè)圈,是春秋五霸共存的局面,東北圈、環(huán)渤海圈、長三角圈、珠三角圈、川陜圈,和二十世紀初八國聯(lián)軍在中國的勢力范圍一樣,殖民者一般都在沿海布局,深入內地的少,原因很簡單,來去快捷,成本低廉,海運比陸運空運都便宜,從美洲海運來的大豆,加工后通過內陸水系運到各港口城市,再輻射到內地,所以,珠三角、長三角、環(huán)渤海是商家必爭之地,特別是運價比高的商品,尤其如此。
    目前我國約8000萬噸的大豆加工能力,有三分之一被ABCD控制,有效加工能力的50%以上,進口大豆貨源80%以上被其控制,眾所周知,一個企業(yè)被大股東控股,一切都得聽命于大股東,一個國家的大豆產業(yè)被人50%以上的絕對控股,聽命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是必然的。
    目前外資本質上是控股,但實際的表面現(xiàn)象更多的是參股,若把各項參股數(shù)加總也達不到控股水平,但實際有效加工能力的加總,則是控股水平,這就給我們很多人一個假象,似乎外資不足為患,殊不知,兵臨城下,圍而不殲,是欲擒故縱,還是等待時機?說不好,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可供選擇的余地幾乎沒有。
    由參股到控股,是量變,由控股到壟斷,是質變,任何達到控股階段的持有人,都有向壟斷沖刺的欲望,如同袁世凱棄總統(tǒng)而就皇帝,明知是死,也要冒險,一旦糧食袋子掌控在外人手中,民將不民,國將不國,中國有句古話,叫手中有糧心里不慌,大豆作為第四大糧食品種,正面臨著心里發(fā)慌的危險。
    等到哪一天,外資向東北圈和川陝圈搖動橄欖枝的時候,就是他們要下手的時候了,因為連最瘦的、最偏的、投入產出比最不合算的競爭對手都要收入囊中,那就不是利益的問題,而是生死的問題,不是控股的問題,而是壟斷的問題了。
    2002年,九三油脂就開始聯(lián)合數(shù)十家企事業(yè)單位發(fā)起,經專家學者、人大政協(xié)委員等建議籌劃,5年之后,2007年3月中國大豆協(xié)會才宣告成立,這5年,正是外資對中國大豆產業(yè)圍追堵截的5年,也是外資在中國控股全面勝利彈冠相慶的5年,應該說,大豆協(xié)會是一個收拾殘部重整旗鼓的誓師大會,也是東北大豆加工企業(yè)為主的一個行業(yè)協(xié)會,但由于使用美豆為原料的我國糧油航母中糧的缺席,所以這個協(xié)會的作用和代表性就顯得殘缺不全,要施展國產豆在國內的影響就顯得力不從心,連中糧都惹不起,更不用說與外資分庭抗禮了。這就好比一座城池,外敵入侵,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水泄不通,而守衛(wèi)這個城池的主力部隊使用的是敵方供給的彈藥,自然不會阻擊圍城者,結果只有一群地方豪紳和熱血青年組成臨時部隊抗擊外敵。其情,可解,其勇,可嘉,其結果,可想而知。
    未來篇----戰(zhàn)略突圍
    兵臨城下,將至壕邊,內憂外困,何以突圍?連第五次反圍剿、七七事變那樣的生死存亡困境,都可以突圍,大豆產業(yè)當然也可以,關鍵是方向和時機的選擇。
    首先,是地域上的突圍,東北和川陝圈突圍,擴大這兩個地區(qū)的大豆產量,進而擴大壓榨量,川陝大豆種植潛力可挖,但自給已經不錯,運到其他地方,陸路的成本不合適,東北擴大播種面積,有條件,但同樣的問題是陸路運費不利于與沿海三圈競爭。
    其次,是品種上的突圍,改良品種,擴種轉基金的油豆,即便如此,也只是達到了和美豆相同的競爭條件,沒有優(yōu)勢。
    其三,是優(yōu)勢上的突圍,大豆產業(yè),包括兩個方面,大豆種植業(yè)和大豆壓榨業(yè),壓榨業(yè)比的是技術、規(guī)模、成本,質量,五大產業(yè)圈中沿海三圈在技術、規(guī)模、成本上占優(yōu)勢,東北和川陝用國產豆,則非轉基因豆油的質量占優(yōu)勢,可是國內的消費者對非轉基因豆油的質量溢價并不認同,賣到國際市場,運費和成本控制又不具備競爭優(yōu)勢。
    最后只剩下大豆種植業(yè),我國大豆種植業(yè),真正具備規(guī)模和商品意義的,是東北大豆,其區(qū)別于美豆的優(yōu)勢是:非轉基因優(yōu)勢,有機食用優(yōu)勢。美豆的優(yōu)勢是:油豆優(yōu)勢。要在大豆種植業(yè)上突圍,就必須挖掘好非轉基因和有機食品這個賣點,并賣給認同這個賣點的人。
    2002年3月15日,大商所正式區(qū)分黃大豆一號和二號,也就是食用豆和油豆,食用豆的交割標的是國產豆,油豆交割標的是美豆,很明顯,交易所初衷是為了弘揚國產豆的優(yōu)勢,給政府解難,給農民增收,但六年過去了,國產豆依然跟在美豆的后面,做個影子品種,以自己的食用優(yōu)勢和美豆的油豆優(yōu)勢比出油率,以己之短攻人之長,避長揚短,甚為可惜!無論從成本高、產量低、食用安全哪個角度考慮,其商品價格都應該遠遠高于美豆,但現(xiàn)實情況是價格低于美豆,從出油率角度考慮,也確實應該低于美豆,也許這正式丑小鴨的悲劇所在,黃金賣了個銅價,著實可嘆!
    然而,這個世界從來不乏珍寶,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珍寶的眼睛,我們視如敝帚的黃大豆一號,卻被慧眼識珠的我們競爭對手的美國人發(fā)現(xiàn)了,他們愿意出高于大商所盤面的價格敞開購買我們的國產豆,非轉基因、有機概念是他們出價的原因,美國人的健康觀念比我們強,他們種轉基因大豆,可他們還是愿意吃非轉基因大豆所生產的食品、所喂養(yǎng)的牛羊,很可惜,貿易商和交易所幾乎沒貨,農民手里也沒貨,因為2007年1400萬噸的國產豆,很大一部分是分散在各地的農民自種自銷,很難大規(guī)模形成商品,同時從秋天收割到春節(jié)后的三月份,大豆基本上被油廠和貿易商大規(guī)模收購完畢。
    按照我國每年消耗800-1000萬噸大豆食用,600-700萬噸左右用于榨油的歷史規(guī)律推算,2007年較2006年減產220萬噸,為1400萬噸,一般地,油廠不會減少壓榨量,所以用于榨油的600-700萬噸不會減少,或者到目前已壓榨殆盡,因為油廠一般比較集中采購,計劃性強,提前采購的多,而食品廠采購是隨用隨購,隨行就市的多,于是就出現(xiàn)一個問題,在固定的1400萬噸國產大豆中,食用豆今年將減少220萬噸,如果按照年消費量800-1000萬噸計算,每月67-83萬噸,三個月就是200-250萬噸,剛好是2007年減產的量,而新大豆上市最早也得9-10月份,所以,青黃不接的最后三個月,國產食用豆的供給將會十分緊張,5月21日,北京市場大豆批發(fā)價格近每噸6000元,比大商所7月大豆合約收盤價高近600元,比9月價高500元。市場似乎在提前反應供需的缺口,正如地震前的雞飛狗咬老鼠滿街跑一樣,蛛絲馬跡可見一斑。
    如果上述的推算合理,食用豆年度供給量減少22-27.5%,則價格較正常水平也應該溢價這個幅度,如果以5月28日北京糧油批發(fā)市場每噸6000元這個市場實際成交的價格為正常,則到9月份合理的溢價應該是7320-7650,如果以5月28日大連油廠價格4800元推算,則合理的溢價是5856-6120元,一個是食用消費中心,一個是油廠消費及期貨交貨中心,綜合兩者,則9月份到達6588-6885價格區(qū)間的概率較大。
    回到突圍上,減產使今年豆價上漲,但農民在三月份之前基本上都把豆賣完了,根本不能享受3月到9月這段時期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農民增收成了一句空話,農民不能增收,大豆種植突圍就成了一句空話,要使農民不僅擴大種植面積,還要增加收益,增產又增收,能做到嗎?能。
    怎么做?發(fā)揮我國勞動力密集、精耕細作的優(yōu)勢,把非轉基因大豆、有機大豆的概念貫徹到大豆產業(yè)中,這是美國農場主、巴西農民、阿根廷農民都難以做到的,這就是我們的比較優(yōu)勢,這樣做,我們的黃大豆一號的質量就有了保障,質量好了,就要找到識貨的人,再賣給他。賣到非洲去,不行,那里的溫飽都沒解決,談健康概念太遠,賣給我國自己吃,需求增幅有限,賣給美國歐洲日本等發(fā)達多家,才是首選,這些國家一是發(fā)達,二是要么不種大豆,要么就只種轉基因大豆,極少種植非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的健康隱患,是每一個注重健康安全的人都擔心的,隨著素食主義、植物蛋白、健康食品等概念日益得到認同,隨著中國對世界的影響日益加深,中國的飲食文化也會影響到他們的飲食習慣,所以中國豆制品一定會在不太遙遠的將來得到更多的贊許,贏得更廣泛的市場,那時,食用豆的需求將急劇增長。
    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把非轉基因有機大豆賣到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qū)的發(fā)達國家,因為這些國家和我們有共同的食用大豆的悠久歷史,但這些國家基本不種或沒有條件種植非轉基因有機大豆。僅臨近東北的日韓兩國,每年消費的食用豆就接近200萬噸。日前,韓國就公開招標買進15萬噸非轉基因食用大豆,韓國到岸價1078美元,如果我們有貨源出口,折算在大連港的收購價也在6000元以上,比消費地北京的價格要高。
    第二步,就是把大豆賣到美國去,如同當年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去敵人心臟開辟根據(jù)地,如同當年海爾把工廠建到美國一樣,你把美國豆放到我們幾乎每家的餐桌上,我們也要把中國豆擺到美國人的餐桌上去。當然,向美國出發(fā)的同時,也向歐洲進軍。
    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等到全世界的餐桌都關注大商所的大豆行情時,我們的政府、我們的豆農,也就樂開了懷。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5 06:4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