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主要傳染病免疫程序及防治的研究
王永坤,田慧芳
?。〒P州大學獸醫(yī)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我國是水禽生產大國,尤其是養(yǎng)鵝業(yè),2002年我國鵝肉產量占世界鵝肉總產量的92.16%,不但產量高,而且品種全,有12個品種之多。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03年我國13省飼養(yǎng)鵝出欄數在6億以上,2004年存欄數為2.3億只以上。近幾年來隨著產業(yè)結構的調整,養(yǎng)鵝業(yè)發(fā)展的速度更快,但疫病也不斷增加。原來僅有小鵝瘟、蛋子瘟等幾種傳染病,自1996年之后增加鵝禽流感、鵝副黏病毒病、鵝出血性壞死性肝炎(鵝呼腸孤病毒感染)、鵝漿膜炎等烈性傳染病。在多種鵝傳染病中,小鵝瘟、鵝禽流感、鵝副黏病毒病、鵝出血性壞死性肝炎、鵝漿膜炎等均具有很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影響?zhàn)B鵝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由于多種傳染病的發(fā)生,鵝病少、好養(yǎng)鵝的格局已經改變?yōu)轾Z病多、生物制劑少、病死率高及難養(yǎng)的局面。 要制訂比較正確的防治措施,必須充分了解每種疫病的流行特點及規(guī)律。
小鵝瘟從1956年發(fā)生已有50年歷史。本病僅發(fā)生在1月齡以內易感雛鵝,尤其是3周齡以內雛鵝,死亡率最高為5~15日齡雛鵝,而仔鵝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很低,青年鵝和成年鵝感染后不發(fā)病。小鵝瘟病毒除對雛鵝和雛番鴨致病外,其他禽類和哺乳動物無致病性,防治此病可免疫種鵝,使雛鵝有母源抗體而獲得保護;或用疫苗,或用抗體使雛鵝獲得保護。 鵝禽流感,禽流感自1876年發(fā)生已有128年歷史,但鵝禽流感(H5N1亞型)于1996年發(fā)生,也有10年歷史。此病各種日齡鵝均可感染致死,尤其是7~15日齡雛鵝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達100%,其他日齡鵝也有很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對各種禽類均具有很高致病性,此亞型病毒易發(fā)生變異,防治此病,僅能用滅活苗免疫種鵝和各種日齡鵝,由于疫苗免疫期相對比較短,商品鵝應二次免疫,種鵝應3~4次免疫,才能有效地預防此病的發(fā)生。 鵝副黏病毒病,于1997年發(fā)生,有9年歷史,此病各種日齡鵝均可感染致死,尤其是15日齡以內雛鵝的發(fā)病率和致死率均近100%,此病除各品種鵝發(fā)生外還可感染雞致死,防治此病,僅能應用滅活苗免疫種鵝和各種日齡鵝,而不能用雞新城疫Ⅰ系活苗,它對各日齡鵝均具有致死性,引起大批發(fā)病和死亡。由于疫苗免疫期較短,商品鵝應二次免疫,種鵝應3~4次免疫,才能有效的預防此病的發(fā)生。 鵝出血性壞死性肝炎,是于2001年新發(fā)現的鵝病毒性傳染病,此病主要侵害1周齡至10周齡雛鵝和仔鵝,尤其是對2~4周齡雛鵝有較高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除了引起死亡外,生產性能下降,飼料報酬低,大大降低經濟價值,防治此病可應用滅活苗免疫種鵝和雛鵝,用抗體緊急預防。 鵝鴨瘟病毒感染,在自然情況下,鵝在同患鴨瘟病鴨密切接觸,或鴨鵝混養(yǎng),或在發(fā)生鴨瘟地放牧,可以感染發(fā)病,多數發(fā)生于青年鵝和成年鵝,雛鵝和仔鵝發(fā)生少。防治此病需嚴禁與鴨混養(yǎng),不到有鴨瘟流行的區(qū)域放牧,有鴨瘟流行的區(qū)域,青年鵝或種鵝可用鴨瘟疫苗進行預防注射。 鵝漿膜炎,此病是近幾年來發(fā)病率比較高的細菌性傳染病,多發(fā)生于2~7周齡雛鵝和仔鵝,除死亡率外,生長遲緩、增重減慢、飼料報酬顯著下降,而且難以撲滅,造成較大經濟損失。防治此病需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嚴禁與鴨混養(yǎng),可應用滅活苗預防,或用抗菌素、化學藥劑防治。鵝出敗多發(fā)生于青年鵝和種鵝,雛鵝和仔鵝發(fā)生少。防治此病需減少應激因素,加強衛(wèi)生,自繁自養(yǎng),應用疫苗進行預防,或用藥緊急預防。 蛋子瘟,此病是由多種血清型大腸桿菌所引起母鵝產蛋期間發(fā)生的一種生殖器官疾病,防治此病,可應用疫苗、抗菌素或化學藥物進行防治。
1. 健康鵝群免疫程序
1.1 種鵝群
1.1.1 雛鵝群
1.1.1.1 小鵝瘟雛鵝活苗免疫 未經小鵝瘟活苗免疫種鵝后代的雛鵝,或經小鵝瘟活苗免疫100 d之后種鵝后代的雛鵝,在出殼后1~2d內應用小鵝瘟雛鵝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 d內需隔離飼養(yǎng),防止在未產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強毒感染而引起發(fā)病,7d后免疫的雛鵝已產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強毒的感染而不發(fā)病。免疫的種鵝在有效期內其后代的雛鵝有母源抗體,不要用活苗免疫,因母源抗體能中和活苗中的病毒,使活苗不能產生足夠免疫力而使免疫失敗。 1.1.1.2 小鵝瘟抗血清免疫 在無小鵝瘟流行的區(qū)域,易感雛鵝可在1~7日齡時用同源(鵝制)抗血清,瓊擴效價在1∶16以上,每只雛鵝皮下注射0.5 ml。在有小鵝瘟流行的區(qū)域,易感雛鵝應在1~3日齡時用上述血清,每只0.5~0.8 ml。異源血清(其他動物制備)不能作為預防用,因注射后有效期僅為5 d,5 d后抗體很快消失。 上述方法均能有效地防制小鵝瘟的流行發(fā)生。
1.1.1.3 鵝副黏病毒病滅活苗、鵝禽流感滅活苗免疫 種鵝未經免疫后代的雛鵝或免疫3個月以上種鵝后代的雛鵝,如當地無此兩種病的疫情,可在10~15日齡時用油乳劑滅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 ml;如當地有此兩種病的疫情,應在5~7日齡時用滅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 ml。
1.1.1.4 鵝出血性壞死性肝炎滅活苗、鵝漿膜炎滅活苗免疫 7~10日齡雛鵝用滅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 ml。 1.1.2 仔鵝群 鵝副黏病毒病滅活苗、鵝禽流感滅活苗免疫:鵝副黏病毒病在第1次免疫后2個月內,鵝禽流感在第1次免疫后1個月左右須進行第2次免疫,適當加大劑量,每只肌肉注射1.0 ml。 后備種鵝3月齡左右用小鵝瘟種鵝活苗免疫1次,作為基礎免疫,按常規(guī)量注射。
1.1.3 成年鵝群
1.1.3.1 產蛋前免疫 ①鵝蛋子瘟滅活苗或鵝蛋子瘟、禽巴氏桿菌二聯滅活苗免疫:鵝群在產蛋15 d前左右肌肉注射單苗或二聯滅活苗免疫。②鵝副黏病毒病滅活苗、鵝禽流感滅活苗免疫:鵝群在產蛋前10 d左右,在另側肌肉注射油乳劑滅活苗免疫,每只注射1 ml。③小鵝瘟種鵝免疫:在產蛋前5 d左右,如仔鵝群已免疫過,可用常規(guī)5倍羽劑份小鵝瘟活苗進行第2次免疫,免疫期可達5個月之久。如仔鵝群沒免疫過,按常規(guī)量免疫,免疫期僅為100 d。種鵝群在產蛋前用種鵝用活疫苗1羽份皮下或肌肉注射,另一側肌肉注射小鵝瘟油乳劑滅活苗1羽份,免疫后15 d至5個月內雛鵝均具有較高的保護率。
1.1.3.2 產蛋中期免疫 ①鵝副黏病毒病滅活苗、鵝禽流感滅活苗免疫:在3個月后再進行1次油乳劑滅活苗免疫,每羽肌肉注射1.0 ml。②小鵝瘟免疫:鵝群僅在產蛋前用小鵝瘟種鵝活苗免疫1次,在第1次免疫后100 d后用2~5羽份劑量免疫,使雛鵝群有較高的保護率并可再延長3個月之久。
1.2 商品鵝群 小鵝瘟疫苗免疫按1.1.1項進行,鵝副黏病毒病和鵝禽流感滅活苗免疫按1.1.1項和1.1.2項進行,鵝出血性壞死性肝炎和鵝漿膜免疫按1.1.1項進行。
2. 鵝群緊急預防
2.1 種鵝群和其他鵝群 鵝副黏病毒病、鵝禽流感緊急預防:當周圍鵝群發(fā)生鵝副黏病毒病或鵝禽流感疫病時,健康鵝群除采取消毒、隔離、封鎖等措施外,對鵝群應立即注射相應疫病的滅活苗,而不用油乳劑滅活苗。因油乳劑滅活苗免疫后15 d左右才能產生較堅強免疫力,而滅活苗免疫后5~7 d即可產生較堅強免疫力,有利于提早防止鵝群被感染,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1.0 ml。在用滅活苗免疫后1個月再用油乳劑滅活苗免疫,每只肌肉注射1.0 ml。
2.2 雛鵝群緊急預防
2.2.1 小鵝瘟緊急預防 每只雛鵝皮下注射高效價抗血清0.5~0.8 ml,在血清中可適當加入廣譜抗菌素?;蛴眯※Z瘟精制抗體皮下注射,劑量為抗血清1倍。
2.2.2 鵝副黏病毒病、鵝禽流感緊急預防 方法同2.1,用滅活苗皮下或肌肉注射0.5 ml。 2.2.3 鵝出血性壞死性肝炎緊急預防 每雛皮下注射高免抗體1.0 ml,或注射小鵝瘟、出血性壞死性肝炎二聯抗體,每羽皮下1.0 ml。 2.2.4 鵝漿膜炎緊急預防 用抗菌素或化學藥物緊急預防。
3. 病鵝群緊急防治
3.1 小鵝瘟緊急防治 雛鵝群一旦發(fā)生小鵝瘟時,立即將未出現癥狀的雛鵝隔離出飼養(yǎng)場地,放在清潔無污染場地飼養(yǎng),并且每只雛鵝皮下注射高效價抗血清0.5~0.8 ml,或1.0~1.6 ml精制抗體,在血清或精制抗體中可適當加入廣譜抗菌素。每只病雛鵝皮下注射高效價1.0 ml抗血清或2.0 ml精制抗體?;疾∽轩Z每500 g體重注射1.0 ml抗血清或2.0 ml精制抗體。 3.2 鵝副黏病毒病緊急防治 鵝群一旦發(fā)生鵝副黏病毒病時,首先應確診。在確診后,立即將未出現癥狀的鵝隔離出飼養(yǎng)場地,放在清潔無污染場地飼養(yǎng)。除了淘汰、無害處理病死鵝,徹底消毒飼養(yǎng)場地及用具外,并采取以下措施:仔鵝、青年鵝、成年鵝,每只肌肉或皮下注射滅活苗1.0 ml,通常在注射疫苗后5~7 d左右可控制發(fā)病和死亡。在注射疫苗時應勤換針頭,防止針頭交叉感染而引起發(fā)病,在注射滅活苗后1個月再用油乳劑滅活苗免疫。鵝群可應用抗血清或卵黃抗體作緊急注射,有一定效果,但6~7 d后應注射油乳劑滅活苗。也可兩側同時注射抗體和油乳劑滅活苗。雛鵝群應注射抗血清或卵黃抗體,抗體注射后6~7 d后應注射油乳劑型滅活苗。在應用疫苗或抗體免疫時可適量用廣譜抗菌素和抗病毒藥物。
3.3 鵝禽流感緊急防治 鵝群一旦發(fā)病時,首先上報及確診,并立即封鎖,將病死鵝群撲殺作無害處理,徹底消毒場地及用具。除了雛鵝外,尤其已經免疫過的鵝群,每鵝肌肉注射滅活苗1.0 ml,一般在5~7 d內可控制發(fā)病和死亡。在注射滅活苗時,應勤換針頭,防止因針頭污染而引起發(fā)病。在注射滅活苗后1個月應再用油乳劑滅活苗免疫。鵝群也可應用抗體作緊急注射有一定效果,但6~7 d后應注射油乳劑滅活苗。在用滅活苗或抗體免疫時可適量用廣譜抗菌素和抗病毒藥物。患病的雛鵝應用滅活苗或抗體均難達到預防效果。
3.4 鵝出血性壞死性肝炎緊急防治 雛鵝群一旦發(fā)生本病時立即將未出現癥狀的雛鵝隔離,放在清潔無污染場地飼養(yǎng),并每羽皮下注射高效價抗體1.0~1.5 ml,并可適當加入廣譜抗生素。
3.5 鵝鴨瘟病毒感染緊急防治 鵝群一旦發(fā)生鴨瘟時,剔除病鵝,場地和用具進行消毒,對未出現臨床癥狀鵝,每羽注射2~5羽份鴨瘟弱毒疫苗,一般7 d后能產生免疫力。
3.6 鵝蛋子瘟緊急防治 鵝群一旦發(fā)生蛋子瘟時,首先逐只檢查公鵝,剔除陰莖有病變的病鵝,有病的母鵝隔離用抗菌素治療。未出現癥狀的其他鵝可用蛋子瘟滅活苗免疫,可同時用抗菌素混合在飼料中喂服,連用3~4 d,也有一定療效。
3.7 鵝出敗緊急防治 鵝群一旦發(fā)生出敗時,剔除病鵝,用抗菌素治療,場地和用具進行消毒。未出現癥狀的其他鵝可用疫苗進行免疫,如用滅活苗,可同時用抗菌素混合在飼料喂服,連用3~4 d,也有一定療效。
3.8 鵝漿膜炎緊急防治 鵝群一旦發(fā)生漿膜炎時,剔除淘汰病鵝(因無治療價值),場地和用具進行消毒。未出現癥狀的其他鵝,用抗菌素混合飼料中喂服,連用5~7 d,也有一定療效,但本菌易產生抗藥性,而影響藥效。
4. 劍帶絳蟲病驅蟲 鵝群放牧下水容易被感染發(fā)病。本病主要危害數周至5月齡的鵝,因此必須有計劃地用藥物驅蟲。商品鵝群應在1~1.5月齡時驅蟲1次,留用種鵝群除了1~1.5月齡時驅蟲1次外,在4~5月齡時應再驅蟲1次。驅蟲藥物如下:硫雙二氯酚,每千克體重用150~200 mg,1次喂服;吡喹酮每千克體重10 mg,1次喂服;氯硝柳胺,每千克體重50~60 mg,1次喂服。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