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輻照門引發(fā)的思考 近日,方便面輻照門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引發(fā)了消費者對知名食品企業(yè)誠信度的質疑和對食品安全的擔心。其實,除標簽問題之外,包括方便面調料在內的咸味食品調味原料行業(yè)還存在不按規(guī)范對食品進行輻照、缺乏出口型調料等問題。 業(yè)內人士認為,只有盡快解決這三大問題,才能有效促進我國調味料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為改善風味,方便面企業(yè)都要在包裝內放置調味醬、調味粉、脫水蔬菜等調料包。有媒體報道稱,為使方便面調料的微生物指標“不超標”,不少食品原料廠將其生產的調料在包裝后,送到輻照工廠(輻照中心)進行輻照處理,以殺滅其中的微生物。《輻照食品衛(wèi)生管理辦法》規(guī)定,為保證輻照食品衛(wèi)生安全、保障消費者的健康,輻照食品在包裝上必須貼有衛(wèi)生部統(tǒng)一制定的輻照食品標識。也就是說,在經過輻照處理的調料和含有該種調料的方便面的外包裝上,都應標注輻照食品標志;但目前國內市場上銷售的方便面,幾乎沒有一種產品這樣如實標注。而一位長期從事方便面調料包原料生產的業(yè)內人士稱,國內除僅有的幾家方便面企業(yè)之外,絕大多數方便面企業(yè)所用的調料包中的原料都經過輻照處理。 輻照食品是指用γ射線或電子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輻照加工處理的食品,包括輻照處理的食品原料、半成品。對食品進行輻照,可殺滅其中的微生物和蟲卵、延長食品的保質期,但必須嚴格控制在國家允許的范圍和限定的劑量標準內。 盡管國家對輻照食品的生產做了相關規(guī)定,但違法者仍然不少。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用輻照技術對方便面調料進行殺菌處理,主要存在這樣幾方面的問題:1.輻照工廠不按規(guī)范操作。正確的輻照流程是:輻照工廠先檢測出香辛料等方便面調料的初始菌含量→確定輻照劑量和時間→檢測輻照后的調料的菌落情況→微生物合格的調料產品。不同調料的特性和初始菌含量不同,應采用不同的輻照劑量和輻照時間。但很多輻照工廠嫌麻煩,不按規(guī)范對未輻照的調味料的初始菌含量檢測,而憑主觀想象對調料進行輻照;對于輻照后的調料的含菌情況,這些輻照工廠也不愿意檢測。更有甚者,有些輻照中心刻意加大輻照劑量和時間,導致輻照過度、調味料中的輻照殘留物超標,從而影響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2.調料生產企業(yè)在外包裝上不標注“輻照食品標志”。而使用這些調料的方便面工廠也裝作不知道“這些調料經過了輻照處理”,也不在其方便面產品的外包裝上標注“輻照食品標志”。 據食品衛(wèi)生專家介紹,經過輻照殺菌的食品存在輻照殘留問題。目前,對于輻照食品的衛(wèi)生安全性,全世界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消費者會懷疑輻照食品不安全而拒絕購買。在歐盟地區(qū),有些國家已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輻照食品。由于擔心消費者拒絕購買輻照食品,所以,包括兩大方便面巨頭在內的國內很多方便面等食品企業(yè)在經過輻照的食品外包裝上不標明其產品“經過輻照”,這是一種違法行為,也是一種欺騙消費者的行為。 香辛料等調味品原料可廣泛用于方便面、肉制品、調味品、膨化食品、速凍食品、方便米線/米飯、咸味餅干等咸味食品中。但由于日本、歐盟禁止或嚴格限制進口輻照食品及含輻照調料的食品,迫使我國很多出口型食品企業(yè)從國外購買高價的非輻照香辛料,后果是增加采購成本和運輸時間、降低產品的競爭力。 目前,調味料及包括方便面在內的咸味食品行業(yè)存在的三大問題亟須解決:首先,國內眾多的方便面等咸味食品中使用了輻照調料而不在包裝上明確標注。其次,國內一些輻照工廠任意加大輻照劑量和時間,對食品安全造成隱患。第三,國內缺乏性價比良好的非輻照調味料。對于這三大問題,業(yè)內人士認為,應采取綜合措施加以解決:1.使用了輻照調料的方便面企業(yè)應遵守相關法規(guī),主動在包裝上標示“輻照標志”。2.調料企業(yè)應采用蒸汽殺菌等創(chuàng)新工藝和技術,開發(fā)具有競爭力的非輻照調味料。方便面等食品企業(yè)也應積極使用非輻照調味料,以在保障方便面衛(wèi)生安全性的同時,避免“輻照標簽”帶來的麻煩、促進食品出口業(yè)的發(fā)展。3.4.有關行政職能部門應加大執(zhí)法力度,對隱瞞“輻照事實”和不按規(guī)范對食品進行輻照處理的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和食品安全。 據了解,目前,國內已經有技術成熟的非輻照香辛料生產和供應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非輻照食品將進入我們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