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山村是湖南省衡東縣一個偏遠的山村,2005年這里發(fā)生了一件離奇的事情,一直影響至今:一名叫劉鳳秋的村民從廣東打工回來后,承包了5000畝山地,請了十幾個工人養(yǎng)雞,可奇怪的是,5000畝的山地卻只養(yǎng)十只雞,是劉鳳秋在犯傻,還是劉鳳秋另有目的,消息一傳開,村民們的議論沸沸揚揚。
村民:包這么多山,養(yǎng)10只雞,哪里掙得到錢。
村民:那么多人,養(yǎng)十只雞,一下子能致富,一年兩年,可以致富嗎?
村民:有的人說他的雞是留著生金蛋的。
劉鳳秋:你這個人發(fā)不了財,比他還差,他舒服平衡,這種人也有不是沒有。
包5000畝山地,請十幾個工人,卻只養(yǎng)十只雞,平均500畝地養(yǎng)一只雞,劉鳳秋這樣養(yǎng)雞能掙錢嗎?別人越是懷疑,劉鳳秋越是守口如瓶,或者嘻嘻哈哈敷衍一番,誰也不知道劉鳳秋葫蘆里賣的什么藥。雖然劉鳳秋在外面掙了不少錢,但再多錢恐怕也經(jīng)不起這種折騰,過不了多久,大家送給了劉鳳秋一個外號——癲子。
劉鳳秋:人家叫我一個別名,人家叫我癲子,不好意思講癲子。
村民:叫他漢生癲子。
工人:我們那個癲子癲子,就這樣,有點發(fā)懵的意思。
5000畝地只養(yǎng)10只雞,那一只雞賣多少錢才夠本呢,更令人奇怪的是,整整4年,也沒人見過劉鳳秋賣過一只雞,一系列離奇的事情,給人們留下一連串問號,有人覺得,劉鳳秋包5000畝地養(yǎng)十只雞可能是掩人耳目,其背后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誰也沒想到,從第五年開始,正是靠這種奇怪的養(yǎng)雞方法,劉鳳秋卻走出了一條另類的財富之路,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從衡東縣縣城到劉鳳秋的老家月山村,需要繞過一道山,汽車開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至少需要一個小時。在月山村,80%的以上的人常年在外打工,劉鳳秋就是其中的一個,劉鳳秋在廣東惠州干了10幾年包工頭,在村民眼里是個有錢人,為什么要做出包5000畝山地,養(yǎng)10只雞這種離奇的事情呢?但是劉鳳秋卻告訴記者,包下5000畝山地,就是為了養(yǎng)雞。
劉鳳秋:五千來畝,五千畝左右。
記者:從哪到哪?
劉鳳秋:界限就是從山上的那個石頭前面一百米,再延伸過來,橫線到三個峰中間的一個峰,從那個上面下來以后,就到住戶家房子后面的五十米。
按照常理,5000畝的面積養(yǎng)十萬只雞都不成問題,可令人奇怪的是,2005年包完地以后,村民們只看到劉鳳秋挨家挨戶收集了7只母雞,三只公雞,多一只他都不要,難道那10只雞和別的雞相比有什么神奇之處嗎?
劉鳳秋:雞冠要特別長,特別厚,底下的要特別反光,第二,雞腳要很健壯很長,它這個腳要比土雞的腳,土雞的腳要短這么多。
看來劉鳳秋的十只雞只是稍微好一點的土雞而已。既然不是什么特別的雞,劉鳳秋為什么要包5000畝山地,請十幾個工人,只養(yǎng)10只雞呢,平均500畝地養(yǎng)一只雞,這怎么掙錢呢?要知道5000畝地每年需要近萬元的租金,十幾個工人每月需要近兩萬元工錢,這些哪是養(yǎng)十只雞所能解決的,即使一只雞賣到了一萬元,劉鳳秋也要虧本,他這種離奇的做法招到很多人恥笑。
老工人:人還比雞多啊,這怎么搞呢,地又那么大。
村民:有人說有錢沒地方花,出了這樣的敗家子,有錢不知道怎么搞。
工人:就是不正常,和別人不一樣,好像神經(jīng)病一樣。
然而令人們想不到的是,劉鳳秋很快又有了一些更瘋狂的舉動。別人用飼料養(yǎng)雞,他卻從外面買進了稻谷,先在廚房用草藥熬湯,然后把稻谷加進去,等稻谷煮熟了再喂雞。令工人感到別扭的是,雞和人竟然共用一個灶臺。
工人:這邊是雞吃的,這邊是人吃的,可以在一起搞了,不小心這個人吃的跑到雞吃的去無所謂,雞吃的跑到人吃的里面來了,這個雞可以說是和人同吃同住。
劉鳳秋:還是熱的,你看看。
記者:鍋里煮過了是吧,熟了嗎?
劉鳳秋:熟了,可以吃。
劉鳳秋:人能吃,雞更能吃,很好吃的,很香。
看到劉鳳秋自己都把雞食往嘴里放,工人們也無話可說了。除此之外,劉鳳秋還常常帶著一幫工人往山上跑,在山上種了幾百畝給雞熬湯的草藥和供雞乘涼的樹木。
同時,劉鳳秋又讓工人在地里養(yǎng)蚯蚓,種蔬菜,他要給他的雞喂蚯蚓和蔬菜以增加營養(yǎng)。當他聽說給雞吃蠅蛆能補充蛋白質(zhì)時,劉鳳秋又馬上從外地引進了蒼蠅。那十只雞儼然成了劉鳳秋的心肝寶貝。
工人們實在想不明白,為什么5000畝的面積只養(yǎng)了十只再普通不過的雞,為什么劉鳳秋要給他的雞喂煮熟的稻谷,蚯蚓和蠅蛆等,那十只雞能給劉鳳秋帶來什么好處?好在劉鳳秋給的工錢不低,劉鳳秋說什么,他們就干什么。
劉鳳秋:如果說工資怕付不起錢,那么你可以把我的房子賣掉,把我的東西賣掉,我都可以。
為了養(yǎng)那十只雞,劉鳳秋竟然愿意賣掉自己的房子,于是劉鳳秋就得到了一個外號,癲子。
劉鳳秋:我認為不是我癲,是他們太封閉,看不到世界。
劉鳳秋18歲就離開了這個山溝溝到外面闖蕩,難道劉鳳秋在外面得到了什么獨特的致富秘訣,所以才跑回老家。可是有一個人終于對劉鳳秋的荒唐舉動忍無可忍,他決定出手治治這個癲子。那個人就是劉鳳秋的二哥,兄弟里面,劉鳳秋是最有出息的一個,沒想到卻干起了包5000畝山地,請十幾個工人養(yǎng)十只土雞的荒唐事,這樣下去遲早會把積蓄敗光,為了阻止劉鳳秋的荒唐做法,劉鳳秋的二哥先到雞場阻撓工人干活,接著把雞場的水源斷掉,兄弟倆大打出手,并從此斷絕往來。
工人:他哥哥就拿了一把柴刀,他就拿了一把椅子,兩個人就這樣打起來了打到派出所到這里還調(diào)解了。
人大主席:當時去調(diào)解的時候,他哥哥還是堅持,他這個有什么賺頭,他這個不懂事,是想把外面掙的錢在這里虧掉。
劉鳳秋的二哥不小心出手太重,把劉鳳秋打傷了,但劉鳳秋依舊我行我素,繼續(xù)用5000畝地養(yǎng)他的十只土雞,劉鳳秋的二哥一氣之下和劉鳳秋斷了來往,到深圳打工去了。為什么劉鳳秋甘愿和兄弟翻臉,也要把10只雞伺候好,為什么5000畝地,十幾個工人卻只養(yǎng)十只雞?難道劉鳳秋包地養(yǎng)雞只是幌子,他在這里養(yǎng)雞另有目的?
劉鳳秋今年43歲,18歲的時候就到廣東省惠州市打工,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奮斗,劉鳳秋有了幾百萬家產(chǎn),并在惠州市扎下了根。劉鳳秋做的是建筑行業(yè),和養(yǎng)雞一點關(guān)系也沒有,為什么劉鳳秋突然要回老家包五千畝地,養(yǎng)十只雞呢?這得從劉鳳秋一次買雞的經(jīng)歷說起。
2004年,劉鳳秋的兒子病了,劉鳳秋想買只真正沒有吃飼料的雞給兒子補身體,可是跑了幾個市場也沒買到。這讓劉鳳秋覺得不可思議,但很快他就意識到這是個商機,如果按照農(nóng)村的養(yǎng)殖方式,養(yǎng)出一種完全不吃飼料的土雞,在市場上肯定是獨一無二的。
劉鳳秋:養(yǎng)那種雞的話,人家可能五元錢的成本,那么你花六塊八塊都養(yǎng)不出,你怎么跟人家去拼,我的經(jīng)營理念就是不能和人家一樣,我們尋找市場的空白,人家沒有的我有,這個事情才能做。
劉鳳秋從來沒有養(yǎng)過雞,如果養(yǎng)飼料雞,肯定比不過別人,飼料雞的競爭對手太多了,要是養(yǎng)一些特別的土雞,說不定他還能弄點動靜出來。
2005年,劉鳳秋回家承包了5000畝山地,從十只種雞開始實驗,自繁自養(yǎng)。按照他的計劃,他的雞完全不吃飼料,連上幾代的種雞也不能吃飼料,最大限度的去除飼料殘余。但劉鳳秋的計劃很快就遭遇打擊,他的種雞雖然養(yǎng)的很好,但是孵出來的小雞苗卻總是莫名其妙地死亡或者長不大。
劉鳳秋:都是養(yǎng)不大,會死,要么就是頭暈,要么就是小個的,很快就雞死掉。
很長時間劉鳳秋都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本來大家就嘲笑劉鳳秋的養(yǎng)殖方式,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劉鳳秋將在村里抬不起頭。難道是自己挑選的種雞質(zhì)量不行,還是飼養(yǎng)方式有問題,劉鳳秋把所有可能出現(xiàn)問題的環(huán)節(jié)細細琢磨了一遍,原來問題就出現(xiàn)在小雞的食物上。劉鳳秋不用精飼料喂小雞,也沒有母雞帶小雞,這正是導(dǎo)致小雞營養(yǎng)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劉鳳秋:我們也觀察過,這個母雞啄一點小青葉子,它就會放在這里,叫小雞來吃。
畜牧師:雞孵出來以后,既沒有母雞帶,也沒有人工配合飼料供給它的話,它的生長發(fā)育就會受到影響。
擺在劉鳳秋面前的只有兩條路:給小雞找母親,或者喂精飼料。劉鳳秋為了盡快擴大規(guī)模,用的是電動孵化機,因此給小雞找母親是不可能的事情。難道只有給小雞喂精飼料這條路嗎?如果這樣做,將違背自己養(yǎng)雞的初衷。
無奈中,劉鳳秋想起了以前喂養(yǎng)孩子的情況,一下子找到了靈感。
劉鳳秋:你像我小孩生下來就沒有奶水,沒有奶水的話,我老婆她媽就用骨頭煮青菜煲粥給他喝,那么人可以養(yǎng)大,這個雞也可以養(yǎng)大。
當初劉鳳秋也是用這樣的骨頭粥喂孩子的。這里面有豬骨頭,菜葉和大米,劉鳳秋認為這種粥對小孩子有用,對小雞也應(yīng)該有用。
劉鳳秋:熬那個小雞的粥,那個骨頭青菜,人也可以吃,這個真好吃,外面沒那么好吃。
場長:我們夏天熬稀飯,最多放點綠豆,放點糖,他這個加骨頭加青菜了,就差點沒加糖了。
劉鳳秋像對待小孩一樣對待小雞,他用這種小時候喂孩子的粥連續(xù)喂養(yǎng)小雞半個月,從那以后,他的小雞果然再也沒有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死掉的情況,規(guī)模迅速擴大。
劉鳳秋:第二代就有七十幾只,把第一批殺掉以后,下一代還是按照我們自己的飼養(yǎng)方法,一代一代滾動式的。
到2006年年底劉鳳秋的十只雞已經(jīng)增加到了1000多只,不久,他又玩出了新花樣,在得知雞最喜歡吃白蟻以后,劉鳳秋竟然開辟出了一塊半畝地大小的場地養(yǎng)白蟻。
白蟻是一種害蟲,能危害農(nóng)作物,樹木和房屋建筑等,很多書本只有滅白蟻的知識,沒有養(yǎng)白蟻的知識。為了能讓雞吃到它最愛吃的白蟻,劉鳳秋決定自己摸索養(yǎng)白蟻。
記者:白蟻就在里面?
劉鳳秋:它里面就像防空洞一樣的,整個是防空洞一樣的,全部是,這個兵蟻。
記者:你們這個白蟻從哪找來的?
劉鳳秋:山上野生的抓過來養(yǎng)的,抓一窩兩窩進來,放在地里面,土蓋好,鋪牛糞,完了以后下味精白糖。
記者:那這個木頭有啥用?
劉鳳秋:白蟻就是存活在木頭里面,吃這些。
在這片半畝地大小的場地里,只要溫度高于零上八度,10天就能生產(chǎn)出7斤白蟻。白蟻是一種害蟲,為了防止白蟻逃出去,劉鳳秋做足了防護措施。
劉鳳秋:我們這個里面就是用紗窗,最密的紗窗,塑料的,埋好了,就等于它鉆不下去。
記者:那周圍的紗窗是不是也是這種作用?
劉鳳秋:對啊,周圍的全部圍起來,整個四周圍圍起來。
只要場地內(nèi)有足夠的食物,再加上這些塑料網(wǎng)的防護,白蟻很難跑出去。劉鳳秋每隔一星期就用白蟻喂一次雞,如果溫度低白蟻數(shù)量不夠,他就用蚯蚓或者蠅蛆代替,養(yǎng)殖周期至少九個月。劉鳳秋覺得,雞是一種雜食動物,除了吃谷物外,還必須有其它營養(yǎng)來源,這樣養(yǎng)出來的雞肉質(zhì)才好。
可是村民們都在幫他算賬,他這么養(yǎng)雞,到底一只雞賣多少錢才夠本呢?劉鳳秋卻宣稱他的雞要賣168元一斤,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劉鳳秋一只雞也沒賣出去,雞場成了一個只出不進的無底洞,為了養(yǎng)出這種特別的雞,劉鳳秋每年投入近百萬元,很多人都等著看這場鬧劇該如何收場呢?
這是劉鳳秋的雞場,經(jīng)過自繁自養(yǎng),雞的數(shù)量每年都會增加一些,劉鳳秋不僅讓雞吃得好,還任憑雞在5000畝的山地里自由活動,這些按照劉鳳秋的理念養(yǎng)出來的雞,身手非常敏捷,為了證明給記者看,劉鳳秋要現(xiàn)場抓一只雞。
記者:沒事吧?
劉鳳秋:沒事。
記者:不好抓?
劉鳳秋:抓不到。
結(jié)果雞沒抓到,劉鳳秋卻摔倒了。劉鳳秋相信像他這樣不吃飼料,從小就吃骨頭粥,白蟻,蚯蚓和蠅蛆長大的雞,在市場上肯定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他卻給自己的雞定價168元一斤,一只雞算下來400元左右。
劉鳳秋:沿海地區(qū)都喜歡這個吉利數(shù)字,168一路發(fā),這是一個方面,另外我們的成本價已經(jīng)超過了八九十元一斤。
記者:如果一百多元的雞在你這里能賣得動嗎?
男販子:那賣不出去,我可以說整個在我們這里也賣不出去。
所有人都把劉鳳秋的想法當成笑料,果然不出所料,168元一斤的雞根本就無人問津,劉鳳秋也不愿意降價賣雞,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劉鳳秋費盡腦筋養(yǎng)出來的雞,一只也賣不出去。
場長:很多人都看笑話了,你看就劉總有錢,這么投入四年搞了這些雞,一只都賣不出去。
賣不掉的雞一部分被劉鳳秋留下做種,一部分送給親朋好友或者讓工人當伙食。
劉鳳秋:就是說買雞的人有一個心理準備,一個理念,他這個雞只有十多元錢,因為以前我賣過給他,以后你就永遠抬不起頭,但是朋友之間,你家里需要,你想吃,我送給你,沒問題。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xù)到2009年,那時候劉鳳秋已經(jīng)有了近萬只雞,養(yǎng)雞4年,劉鳳秋投入了近400萬元,本來在村民眼里很有錢的一個人,開始急的團團轉(zhuǎn)。不久細心的村民發(fā)現(xiàn),劉鳳秋開始大規(guī)模地往外面運雞,168元一斤的雞,到哪里能賣得出去嗎?
這里是廣東省惠州市,劉鳳秋在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把家也安在了這里。他決定把他那168元一斤的雞拿到這里試試,難道惠州的市民就能接受168元一斤的雞嗎?
惠州的雞販子:哪有一斤一百多元,你一斤十多塊差不多,那是家雞,果園雞。
市民:我怎么想也不會有一斤一百塊錢的雞,那是什么,又不是金子。
劉鳳秋:我們也是了解過,到菜市場買菜的,他來買菜時家庭平時吃的家常菜,你要他買這個高價錢的,他絕對不會買的。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消費者越來越看重農(nóng)產(chǎn)品的品質(zhì)和口味,一些高端農(nóng)產(chǎn)品市場應(yīng)運而生,但這些市場不在農(nóng)貿(mào)市場,它往往位于城市的繁華區(qū)域。在這家惠州比較大的商場里,我們的記者了解到高端農(nóng)產(chǎn)品所占的銷售比例。
超市的銷售人員沈亞:大概占我們這個場的10%-15%左右,原來的人只是想著怎樣去填飽肚子,現(xiàn)在大家更多的會注重品質(zhì)。
正是看中了高端農(nóng)產(chǎn)品這個新興市場,從2009年9月開始,劉鳳秋以一萬元一個月的租金在惠州的繁華區(qū)域開了一家專賣店。專賣店緊挨著一家大商場,到這里來購物的,大部分都是經(jīng)濟實力較好的人,讓他們購買168元一斤的雞,可能性大很多。
劉鳳秋:我就在它這個旁邊,他如果是偶爾看到了,他可以了解一下,即使不買,他看一下,下次需要的時候他知道在哪個地方有賣,因為這些人群不會跑到菜市場去。
記者:多少錢?
消費者1:400元,
記者:400元一只雞不貴嗎?
消費者1:不算貴吧,現(xiàn)在在外面吃頓飯都要幾千元,四百元回家全家都能吃。
消費者2:買一只雞四五百元,貴也不算很貴,物有所值,這雞我原來吃過很好吃,口感,包括味道也很不錯的。
廣東人口味清淡,喜歡原汁原味,煲湯和白切雞是最常見的烹飪方法,他的雞受到消費者的認可。
現(xiàn)在劉鳳秋一天平均能賣出十多只雞,為了保證雞的品質(zhì),劉鳳秋在惠州租了一個果園作為中轉(zhuǎn)站,每隔一段時間就把雞從湖南拉到惠州。在回顧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的時候,劉鳳秋告訴記者,如果當時不采用5000畝地養(yǎng)十只種雞的另類養(yǎng)法,就沒有今天168元一斤的雞。
劉鳳秋:我現(xiàn)在就是說七十八十一斤的成本,你100不一定養(yǎng)得出,我們今年是第五年了,摸索經(jīng)驗,掌握技術(shù),你一下子來行嗎。
|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xué)習(xí),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