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的第一筆買賣,賠了??梢哉f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 那時,我上小學二、三年級吧,記不太清了。學校放暑假,我們常常拿著家長給的零花錢去街口的一個小人書攤看小人書,擺攤的是一個外號叫做“老拐”的殘疾人。一般的小人書一分錢可以看一本,“老畫書”也就是有著許多繁體字并且是豎著排版的那種小人書,兩分錢一本。零花錢滿足不了我們求知的欲望,也跟不上我們看小人書的速度,所以就免不了看“白書”——站在別人的身后屏聲靜氣的偷偷看,但被發(fā)現后往往會遭到別人的白眼或是呵斥。
“窮則思變”,我和另外三個小伙伴就在一起合計怎樣才能搞到錢。年紀小,思路不開闊,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什么好辦法,最后大家一致決定和“老拐”一樣,擺小人書?,F在的許多民營企業(yè)不也是走的模仿的路子嗎?有不少的還是造假才掘的第一桶金呢。我們的職業(yè)道德比他們強多了。接下來就是“融資”了,每人從家里拿出若干本小人書,記不得是幾本了,反正數目是一樣的,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是“股東”了。有點兒經商意識,懂得分擔風險。再接下來就該考慮“經營場地”了,不能離“老拐”太近了,我們的小人書沒他的多;也不能離家太近了,怕熟人看過不給錢,更怕家長們沒收我們的“營業(yè)收入”。最后,“股東”們決定把我們的戰(zhàn)場擺到火車站去,那里流動人口多,并且也有錢(我們覺得經常出差的人都有錢,很樸素的經濟學),還決定把每本小人書的閱讀價提高到二分。商戰(zhàn)上的大手筆呀,這才叫審時度勢,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呢。
“兵貴神速”,第二天,我們四個“股東”再加上我弟弟和另一伙伴的弟弟(家長上班,我們還得負責幫他們看孩子),一行六人,抱著兩個大鞋盒子,里面放著我們的小人書,向火車站進發(fā)。路經一家冷飲店,里面飄出的奶油的甜香味,除了引得我們不住地咽唾沫外,也促使我們加快了前進的腳步。
剛到火車站廣場,就被兩個拎著紅白棍兒的民兵給截住了,并將我們帶到了廣場北面的民兵指揮部,“砸爛公檢法”,工人民兵指揮部就充當了它們的角色。沒收了小人書不說,還讓我們背誦列寧(印象里是他)的語錄:“小生產是經常的,每日每時的... ...”,后面的就記不清了。但其中一位“股東”的話我依然記憶猶新:“我上了階級敵人的當了。”簡直是太經典了。與時俱進啊,有時代特色。這位現在當老板了,聰明人就是不一樣。不過,我們見面的時候,仍拿這句話涮他。挺大的男人,他也會不好意思。本來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
小人書后來要回來了,是通過其中一位“股東”的媽媽,她在火車站廣場的一家國營食堂里上班。還回來的時候,少了一本《海島怒潮》,嗐,總比全軍覆沒好。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