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jpg (151.23 KB, 下載次數(shù): 5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6-3 10:59 上傳
當(dāng)一個人放不下心中的執(zhí)著與雜念時,就會心浮氣躁,這時就很難對周圍的任何事情作出一個正確的判斷,因此也不能冷靜理智的思考對策。而當(dāng)人們打坐冥想,去除一切雜念進入清靜狀態(tài)之后,就會有一種奇妙的美感遍布身心,那是內(nèi)心真正空靜下來才有的感覺,靜心才能產(chǎn)生智慧。一個人在最寧靜時刻的思維,必定是他靈魂升華之后的智慧結(jié)晶。
1.jpg (128.49 KB, 下載次數(shù): 4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6-3 10:59 上傳
常人由于迷失于個人利益的得失,很難把自己的七情六欲放淡,因此也就無法控制怨恨情愁,無法達到靜心的狀態(tài)。修煉自心的人在洞悉了宇宙的真理之后,則能把功名利祿看得很淡,也能做到寬容忍讓,其胸襟和氣度自然遠(yuǎn)在一般人之上,可以比較容易的進入靜心的狀態(tài)。在紅塵濁世中通過修養(yǎng)自己的心靈使其達到平淡清靜的境界,就能得到許多常人無法擁有的智慧。
6.jpg (168.41 KB, 下載次數(shù): 3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6-3 10:59 上傳
行走在熙熙攘攘紛亂噪雜的街頭,五色使人目盲,狂奔使人心發(fā)狂,難得稀奇的事物會引誘人的欲望,紅塵世界中的一切對人來講都充滿了誘惑。因此,一個不修煉自心的人是難以達到內(nèi)心的清靜。佛家說:“由戒而定,定能生慧?!本褪且诩澎o中產(chǎn)生定力,并在定力中衍生智慧。靜,使佛家達到四禪八定的境界,開慧、開悟;道家說:“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靜,使道家修己入靜,以成金丹大道;儒家則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靜,使儒家獲得睿智,完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階梯。靜不僅是一種修養(yǎng),更是一種智慧。一事當(dāng)前,臨危不亂,自能產(chǎn)生出無限智慧,化解困難;心浮氣亂之人,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誤事。
2.jpg (57.41 KB, 下載次數(shù): 3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6-3 10:59 上傳
人生的煩惱來自于非分的欲望,種種誘惑使人心中的明月蒙塵。由于暴力色情電視盛行,青年人受其影響,多顯得躁動不安。寥寥數(shù)語之爭便拳腳相加,還自認(rèn)為是男子漢的勇敢。匹夫相斗,拔劍而起,只是一種匹夫之勇。懂得靜心之妙的人不會逞匹夫之勇,而是臨危不亂,鎮(zhèn)定自若,不喜形于色,以平淡祥和的心態(tài)待人接物,應(yīng)對事態(tài)。而鎮(zhèn)定自若,從容不迫才會產(chǎn)生冷靜的思考和理性的思維,才會處亂不驚。
4.jpg (60.75 KB, 下載次數(shù): 4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6-3 10:59 上傳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街亭失守之后,聞聽司馬懿引十五萬大軍來攻西城縣,而此時他手中僅有二千五百軍兵守城,但是他并沒有驚慌失措,只引兩小童攜琴一張,憑欄而座,焚香操琴。用平靜祥和的琴聲嚇退了多疑的司馬懿,以超常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軍隊,那種“泰山崩于前而不驚,雷霆起于側(cè)而不動”的超人氣度自是一般人望塵莫及的。
3.jpg (78.18 KB, 下載次數(shù): 3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6-3 10:59 上傳
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清靜的心靈似不動的高山,巋然安詳;浮躁的心靈則如水中的雜草,隨波逐流。心靜神定,即使居住在嘈雜的環(huán)境之中,也能聽而不聞,任它潮起潮落,風(fēng)來浪涌,我心自巍然不動,在任何時候都不改變心中的寧靜。平心靜氣,將會使人生更加美好!
8.jpg (108.41 KB, 下載次數(shù): 4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6-3 10:59 上傳
|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xué)習(xí),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