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人不怕辣,云南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貓不是四川人也不是云南人更不是湖南人,所以不吃辣。那么,能不能讓貓也吃辣椒呢?
解決這個問題流傳著各種各樣的版本,其中有一個版本是:毛主席向周恩來和劉少奇提出一個問題:“你們怎么才能讓貓吃辣椒?”劉的辦法是把貓嘴撬開,把辣椒強行塞進貓嘴,毛認為太暴力否決這一辦法。周的辦法是把貓餓幾天,然后把辣椒裹在肉團里讓貓吃,毛也不贊成,認為有欺騙之嫌。毛提出的策略是,把辣椒粉擦在貓屁股上,貓感到很不舒服就會用嘴去舔,一舔感到很爽。這樣多次重復后貓就習慣吃辣椒了。
如果說中國養(yǎng)豬農民是貓,哪么就經歷過被吃辣椒的往事。
計劃經濟時代,解決中國人吃便宜肉的辦法是行政強制:每個農戶一年必交一頭派購豬,政府按平價收購,再把豬肉按平價供應給市民。這無異于把辣椒強行塞進貓嘴,長期下去必然會引起養(yǎng)豬農民的強烈不滿,更不要說養(yǎng)豬業(yè)的發(fā)展了。以至在那個年代吃肉成為十分奢侈的享受。
改革開放后,管理者意識到這種對農民盤剝的辦法是行不通的,于是交給市場。但市場自有它固有的規(guī)律,在上廁所收費也幾十倍上漲的情況下,不斷壓制豬肉價上漲勢必造成養(yǎng)豬農民奄奄一息,后勁全無。以至2006年一場豬災,曾讓養(yǎng)豬業(yè)一蹶不振,造成07年豬肉供應一度緊張的狀況。為平息民怨,我們敬愛的溫總理繼承了周總理讓貓吃辣椒的辦法。饑不擇食的“貓”們在“讓市民吃得起肉,讓養(yǎng)豬農民能賺到錢”的召喚下,在“養(yǎng)豬補貼”這個裹著辣椒的肉團的誘惑下,大批“規(guī)模豬場”拔地而起。只可惜吃下肉團辣椒的貓們很多腸胃并不適應,拉肚子的大有“貓”在。
2010年以來,適逢一輪世界性的通貨膨脹勢不可擋,在什么都漲,只有肉價不漲的大背景下,我們的政府不再發(fā)放有辣椒或沒辣椒的肉團。更有甚者,在豬農大幅虧損的情況下,為了控制CPI的上漲勢頭,不惜犧牲豬農利益,仍然用所謂“儲備肉”大肆打壓豬價。于是乎,不少“拉肚貓”終于難逃面臨死亡的命運。
豬肉不再供過于求,價格就會自然回歸,這是最基本的市場常識??晌覀兊摹熬ⅰ眰儏s忽視了這種常識。在即使沒有超過整體價格水平上漲幅度的情況下,相對于前期超低的豬價,當前豬價略顯有點“瘋漲”表象。于是,部分“社會責任感”強烈的“精英”們坐不住了,“為民請命”的抱怨之聲時有所聞。不過,這次不管是普通民眾還是管理階層,大多數人比07年要理性得多。07年帶頭起哄“調控”的商務部,它的發(fā)言人姚堅不久前就曾表示要“讓市場自行調節(jié)”。
不知管理層是為了表示“親民”姿態(tài)還是為造成豬價有點“瘋漲”表象的前因推卸責任,生豬補貼這個肉團又被擺上了供桌。至于這次的肉團是否裹著辣椒,或者刺激“貓”們的辣椒是準備擦到貓的哪個部位,我們暫時還一無所知,但民眾的反應卻顯得有點意外的冷淡,不少有識之士都評價這種補貼并非保持豬價平穩(wěn)的一劑良藥。
豬農的反應更令人意外,除少數擁有權力資源的業(yè)內人士備感歡欣鼓舞外,并沒讓普通豬農產生亢奮情緒,市場表現就是明證:政策一宣布,生豬價格就應聲下跌(當然不排除價格自然整理的因素);種豬場訂單也沒有因這一政策重出江湖而增加;仔豬價格更是在這一輪價格上漲過程中首次下跌;這些現象說明豬農心態(tài)更多的是趨于謹慎,辣不怕的終于被辣怕了。讓人欣慰的是豬農們雖然沒有很多的知識,但他們終于有了些常識。
老豬倌
2011、7、19日凌晨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