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13|回復: 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飼料] 拯救中國大豆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6-8-12 15:0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南方周末   2006-08-10 15:18:23

  國務院兩次批復 發(fā)改委六條措施 拯救中國大豆
  
  □本報記者 曹海東 □郭鳳玲
   
  國產大豆在質優(yōu)價廉的進口大豆沖擊下陷入危機,相關的大豆加工企業(yè)也在外資同行的競爭下步履維艱,這種局面是無奈的必然,還是可變的或然,答案牽動著從中央政府到黑龍江豆農的各方神經
  
  黑龍江大豆從來沒有經歷過今天這樣的困局———堆積如山的庫存大豆以及跌破種植成本的收購價格。
  今年春天,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已經減少25%。而以大豆為原料的當地油脂企業(yè)高峰期數量過百,目前能夠斷斷續(xù)續(xù)開工的只有四五家,面對使用質優(yōu)價廉進口大豆的非主產區(qū)的油脂企業(yè),當地企業(yè)普遍難以招架。
  占全國大豆產量二分之一強的非轉基因大豆主產區(qū)黑龍江已經發(fā)出了警戒訊號,而這種訊號將波及整個國產非轉基因大豆行業(yè)。
  這種局面牽動了從豆農到加工企業(yè),從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的各方神經。
  5月中旬,國家發(fā)改委已經就大豆問題向國務院辦公廳緊急上報“八點請示”,不久,國務院作出第一次批復。
  7月中旬,國家發(fā)改委以6條意見落實國務院批復,其中由土畜進出口商會協辦、中糧集團牽頭的聯合采購機制,可能成為其中“最有價值的落實”。這也是此輪大豆問題被提上日程之后,截至目前最新的決議。
  8月2日,中央高層領導再次批示大豆問題。隨后,農業(yè)部責成該部市場運行司、產業(yè)化辦對大豆展開新一輪調研。
  一場由發(fā)改委牽頭,農業(yè)部、商務部、財政部等眾多部委協同的拯救大豆行動正在展開。
  
  中央部委密集調研
  據記者了解,2005年六七月左右,政府高層已經開始關注此輪大豆危機,引發(fā)關注的則是一則外電報道,大體內容是外資已經大規(guī)模進入中國大豆產業(yè),中國大豆產業(yè)將面臨崩潰。
  國家發(fā)改委隨即責成國內三家大豆龍頭企業(yè)前往北京匯報相關問題。此后至今長達一年時間之內,發(fā)改委相關部門對大豆做了多方調研。
  真正將大豆問題推上決策日程的是今年5月份左右,發(fā)改委急送國務院的“八點請示”。
  其中,包括逐步建立對外聯合采購機制,形成一個或幾個大豆采購同盟,協調大豆進出口數量、節(jié)奏和價格;同時在今后兩年內將擴大中央的大豆儲備規(guī)模,其中國產和進口大豆各占一半。
  此外,還要建立大豆海外生產基地和供貨渠道,鎖定巴西等國的穩(wěn)定供貨渠道。特別是要完善外資并購政策,嚴格審批大豆壓榨項目的審批。而且要發(fā)揮行業(yè)協會,比如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大豆分會、中國植物油行業(yè)協會的作用,加強預警與引導,其中運用期貨等市場避險工具成為選擇。
  由于大豆問題涉及部門較多,當時還建議由發(fā)改委牽頭,農業(yè)部、商務部、財政部、證監(jiān)會、質檢總局、海關總署、糧食局和國家外匯局參與的大豆產業(yè)部際協調機制。
  6月,商務部和農業(yè)部聯合調研組赴東北了解大豆的情況,據當時參加在黑龍江調研會議的人士透露,農業(yè)部的官員對東北大豆,尤其黑龍江大豆出現的減產、減量問題非常關注。而國務院政策研究室的相關官員也隨后在黑龍江的“優(yōu)質大豆之鄉(xiāng)”海倫市走訪農戶、約請政府官員調研。
  7月,媒體披露了三份相關調研報告,國產大豆危局隨即成為輿論焦點。
  
  組合拳的折衷之道
  既要履行世貿承諾,又要解決國內大豆種植產業(yè)的危機,發(fā)改委最終拿出了一套最新解決辦法。
  根據本報獲得的最新消息,7月中旬,發(fā)改委再次就落實大豆問題提出了6點具體辦法。
  首先,由土畜進出口商會出面,中糧集團牽頭,建立聯合采購機制,其次,讓大豆企業(yè)“走出去”建立海外大豆種植基地和供貨渠道,同時發(fā)揮行業(yè)協會的作用,由商務部的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加強指導和協調;再者,由農業(yè)部負責市場價格,商務部負責進出口報告和信息,海關負責每月大豆進出口信息,加強預檢和引導;然后,積極穩(wěn)妥運用避險工具,主要是讓企業(yè)適當運用期貨,進行套期保值;最后,國家發(fā)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定期召開會議分析大豆產業(yè)形勢及存在問題,建立部級協調會議。
  其中,市場人士認為,最有價值的當推建立聯合采購機制。在這種機制下,國外的大豆要進入中國市場,必須經過聯合招標采購,由采購同盟來協調進口大豆的數量、價格。這種機制有望使進口大豆的數量和價格穩(wěn)定在一定的水平線上。
  機制被認為一可以起到保障國內油脂壓榨企業(yè)的作用,二是一旦油脂壓榨企業(yè)穩(wěn)定下來,能保障對農民種植的大豆的收購價格,穩(wěn)定農戶的種植生產,從而形成大豆產業(yè)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
  但是建立聯合采購機制,也受到一些質疑。國內一位油脂企業(yè)的人士認為,畢竟中糧集團本身自己就從國外進口大豆,這難以保證招標采購的公正性,同時外資本身就在國內擁有自己的油脂壓榨企業(yè),是否會參加招標采購就值得懷疑。
  在這種情況下,有意見提出,在建立聯合采購機制外,有必要成立代表整個大豆產業(yè)的大豆協會。記者在黑龍江采訪中,大豆協會屢屢被提及,但是這些大豆協會全部是地市級的,還缺乏象美國大豆協會那樣的全國性大豆協會。
  農民則希望恢復和增加儲備大豆收購。黑河市大豆種植大戶何樹文告訴記者,1998年到1999年糧食儲備庫還收過大豆,從2001年開始就再沒收過大豆。
  對于是否增加大豆儲備,部委之間有不同意見。財政部、農業(yè)部認為,如果將中央的大豆儲備規(guī)模由目前的約10億斤提高到100億斤,國家財政能否負擔得起將是個問題,同時用大豆儲備來調控國際市場,其政策能否達到預期效果亦不好評估。而發(fā)改委則認為,若要解決現階段豆農售豆極其困難的情況,可采用臨時儲備的方式,此種方式并不會引發(fā)市場更大的波動。
  一位農業(yè)問題專家告訴記者,從目前的解決辦法來看,讓企業(yè)適當運用期貨,進行套期保值,走出去建立海外大豆種植基地和供貨渠道,“對眼前問題起不到多大作用,遠期可能有點作用?!?br>   “大企業(yè)如中糧集團等國營企業(yè)可做到走出去,但是私營企業(yè)還不行。出去之后可能短期開荒,長期的改變就是包地之類。”該專家說。
  對于各方的不同看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對記者坦陳,由于大豆問題牽涉眾多,非常負責,目前的方案確實也只是一個“折衷之道”。
  農業(yè)部的一位官員表示,大豆問題遠比想象的復雜,爭議在所難免。
  (P1174311)
  
  ■新聞背景
  國產大豆十年困局
    
  從1996年開始,國家不斷對大豆的政策做出調整,試圖找到一種良性解決途徑。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家為了彌補國產大豆的不足,于1996年調整了大豆貿易政策。調整后的政策規(guī)定,我國對大豆進口實行配額管理。普通關稅稅率為180%,優(yōu)惠稅率為40%,配額內稅率是3%。
  但是,由于國內一些合資企業(yè)擁有獨立進出口專營權,以至于一直執(zhí)行是3%的稅率。
  這被認為是中國大豆放開的開始,可以說,中國大豆是最早放開的農業(yè)領域。
  1996年前,中國大豆壓榨企業(yè)在滿足國內豆粕需求的同時,還大量往韓國和日本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和地區(qū)出口,1992、1994、1995年的豆粕出口量都接近100萬噸。
  因為配額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1997年中國進口大豆數量達到279萬噸,而豆粕的進口數量更是增加到347萬噸。
  這個數據一直呈飛速增長局面———2000年中國大豆進口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
  這一年,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而在1995年以前,中國一直是大豆凈出口國。
  過度的進口也讓高層意識到問題,2001年6月,農業(yè)部頒布了《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次年又頒布了3個配套辦法。
  黑龍江九三油脂集團總經理田仁禮稱,此條例的頒布直接刺激了第2年大豆進口數量的減少。
  2002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按照當時的承諾,中國將取消對大麥、大豆、油菜籽、花生油、葵花子油、玉米油和棉花籽油的進口關稅配額體制。
  據了解,當時專家的觀點五花八門———有的表示要把中國變成世界的大豆加工廠,進口美國的大豆就相當于進駐美國的國土,還能拿到美國的財政補貼,何樂而不為?有的表示按照世貿規(guī)則,我們農產品要全面放開,放開之后,農業(yè)怎么辦?但事實上,對大豆來說,早已按照3%的關稅執(zhí)行大豆進口。
  與此同時,農業(yè)部也開始了“大豆振興”計劃。由于政府的一種軟壁壘的措施,2003年也迎來了大豆產業(yè)的黃金歲月。不論是豆農還是壓榨企業(yè),收入都非??捎^,當時在黑龍江,大豆的價格一度攀升到每斤1.75元到1.80元。
  在這一黃金歲月里,大豆?jié)撛诘奈C被掩蓋了起來。
  2004年年初,整個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出現大跌,虧損甚至達到200元/噸左右。
  這成為了整個大豆業(yè)的轉折點——ADM、Wilmar、嘉吉、托福、來寶、路易.達夫等國際大豆主要供給商通過參股、控股等低成本擴張方式,大舉進入中國大豆壓榨行業(yè)。
  即使此后政府采取了免除農業(yè)稅、油補等政策,但由于中國大豆種植成本高、國際大豆供應商控制著國際大豆的原料供給,且很大程度上影響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價格的變化,中國的大豆開始陷入低靡時期。
        


  收獲季節(jié)再度來臨,大豆主產區(qū)黑龍江感受到的不是收獲的喜悅,而是“舊糧壓庫、又添新糧”的憂慮  CFP/圖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樓主| 發(fā)表于 2006-8-12 15:04:39 | 只看該作者

re:了不起的南方周末,先來關注民生,這回大豆...

了不起的南方周末,先來關注民生,這回大豆進入了他的內容。
板凳
發(fā)表于 2006-8-12 15:53:41 | 只看該作者

re:怎么老是受別人控制呢?

怎么老是受別人控制呢?
地毯
發(fā)表于 2006-8-12 16:22:54 | 只看該作者

re:拯救中國大豆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是沒有用的...

拯救中國大豆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是沒有用的 問題在那里我們小老百姓怎么知道 日本地少人多人家怎么那么有錢 我看政府官員應該到日本取經了
5
發(fā)表于 2006-8-12 16:29:05 | 只看該作者

re:河南安陽不是有個利用大豆粕生產絲綢的企業(yè)...

河南安陽不是有個利用大豆粕生產絲綢的企業(yè)嗎
6
發(fā)表于 2006-8-12 20:30:26 | 只看該作者

re:這是事實現在就拿我們那個鎮(zhèn)子上來說吧...

這是事實
現在就拿我們那個鎮(zhèn)子上來說吧 以前大豆是主要的農作物
但是進兩年大豆價格的走低 好多人都不種了 但是去年還是有好多大豆積壓了
就拿我家親戚來說吧 有好幾家每家積壓了2萬多斤的大豆 還好我家種的不多
但是也存了4000多斤 明年我打算我家不種大豆了 都種玉米吧
看今年的行情還不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 06:1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