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保健 = 慢性自殺 (欒德乾2010-04-26) 在養(yǎng)殖業(yè)中,抗生素等藥物被用作促生長和所謂的防病保健,是由來已久的,而且普遍存在。但其后果也是災難性的,不但導致了細菌耐藥問題日益嚴重、動物免疫力日趨下降,而且會使養(yǎng)殖場陷入一個慢性自殺的死圈。更嚴重的災難是造成食品中的藥物殘留,危害人類的健康。時至今日,所謂“藥物保健”已經使養(yǎng)殖業(yè)走到了疾病肆虐不止的災難性境地。 對于藥物保健,筆者提出四個論點: (1) 藥物保健的“反向螺旋效應” (2) 慢性自殺的死圈:藥物保健如吸毒 (3) 沒有“藥物保健”就沒有“高熱病” (4) 藥物保健 = 慢性自殺 藥物保健=慢性自殺,不但是養(yǎng)殖業(yè)的慢性自殺,更可能是人類的慢性自殺。筆者在這里主要從[新生態(tài)養(yǎng)殖]的理論角度來分析,歡迎大家討論、指正。 一、 藥物保健的由來 自20世紀40年代青霉素誕生以來,動物使用抗菌素與人使用抗菌素的歷史幾乎同步。抗菌素在養(yǎng)殖業(yè)的全方位推廣使用,給養(yǎng)殖業(yè)帶來了一場革命,使得大規(guī)模、工廠化養(yǎng)殖成為可能。在光輝的1950、60年代,抗菌素在治療上取得了驚人的效果,可謂功成名就。繼而以低劑量長期飼喂,為達到促生長目的所謂抗菌素促生長藥物,在短期內也取得了眼見為實的好效果。 但數十年過去了,抗菌素促生長藥物效果越來越差或幾乎沒有效果,而副作用卻越來越大了。本來用來治病救命的治療用抗菌素藥物,也是如此。不得已新一代抗菌素被要求越來越快地推出,卻被細菌更快的耐藥變異越來越遠地拋在后面,以至于越來越多的人因耐藥菌株的感染而無藥可救,“超級病菌”事件亦將越來越多地出現。 近幾十年來,濫用抗菌素的危害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如何合理使用抗菌素?”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提起和討論。在這方面,歐盟走在全世界的前頭,歐盟1998出臺法律,嚴格地限制了抗菌素等促生長藥物在飼料中的添加(只允許莫能菌素等4中抗生素,有條件的階段性地在飼料中添加使用),2006年更出臺法律,嚴禁飼料中添加任何抗生素促生長藥物。 我國養(yǎng)殖業(yè)在使用抗菌素等藥物方面,起步較晚,長期以來一直處于簡單治療階段,品種少,用量少??咕卮偕L藥物在我國的規(guī)模使用始于1990年代,在外資飼料企業(yè)的帶動下,中國進入了飼料工業(yè)化時代,抗菌素促生長藥物也開始全面使用。本來我國抗菌素促生長藥物的應用時間短,但近幾年養(yǎng)殖業(yè)疾病泛濫,抗菌素耐藥性等副作用卻異常嚴重,究竟什么原因導致的呢?筆者認為其與2002年以來風起的所謂“藥物保健”有著最主要的關系。 所謂藥物保健,就是通過一定的藥物使用,達到保護健康的目的。而養(yǎng)殖業(yè)近年來興起的藥物保健又是以使用抗菌素藥物為主的。藥物保健起始于西方發(fā)達國家,在歐洲稍縱即逝,處于千夫所指和違法的境地。在美國很響亮,雖然藥商利益集團影響力使然,使用廣泛卻有所節(jié)制。但在當前的中國,雖然起步晚,卻不加節(jié)制,乃至瘋狂成災。 藥物保健根本就是個偽命題,抗菌素等藥物是用來治療疾病的,沒有預防疾病的功能,根本不能與保健劃等號。但利欲熏心,2002年上海某著名外資藥廠開始大規(guī)模地在全國各地以研討會的形式,大肆兜售其所謂的“藥物保健”,其銷售額遂打著滾地往上翻,暴利猙獰!隨后全國數千家藥廠紛紛效仿,風起云涌,一時有了“誰不會藥物保健,誰就老土,誰就防不住病”的豪言壯語,藥物保健遂風行于中華大地。 針對藥物保健,筆者通過與一線養(yǎng)殖場養(yǎng)殖戶大量的接觸和大量的實例調查,提出幾個問題: *藥物為什么不能保??? *為什么藥物用的越來越多,病也越來越多? *為什么藥物保健用得越好越久,疾病爆發(fā)越頻、損失越大呢? *02年興起藥物保健與06年發(fā)起的高熱病有什么關系? 這些,筆者將在下面幾段文章中詳細闡述自己的分析和觀點。 二、 藥物保健“反向螺旋效應”:為什么藥物不能保健? 1、藥物保健的“反向螺旋效應” 在這里,就對病毒病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防御而論,我們將動物健康比作一架空中運行的飛機,病原體和免疫力是這架飛機的兩個翅膀,在普通正常情況下,動物自身千萬年進化出來的免疫機制是足以抵御和適應病原體的侵害,所以一般情況下他們是平衡的,動物健康這架飛機運行平穩(wěn)。 藥物保健的“反向螺旋效應”示意圖(圖1) 但我們現在用的是工業(yè)化養(yǎng)殖模式,動物免疫機制和其生活的外部環(huán)境不相匹配,如高密度、高濃度病原、人工營養(yǎng)、人為應激、毒素等不利因素,動物表現為免疫力對病原的相對弱勢,這導致動物發(fā)病次數增多,損失加大。另外動物的遺傳育種,加劇了這種弱勢。因為其傾向于對生產性能的選擇,忽視了對動物免疫機能的遺傳保護。 面對這種相對弱勢怎么辦?兩個方向,一是以[新生態(tài)養(yǎng)殖]等為代表的觀點,主張以保護和扶助動物自身免疫機制的健康為主,強調順應和利用自然生態(tài),主要發(fā)揮動物自來就有的免疫力來預防疾病。這種理論雖是新生力量,但聲音微弱,非主流,極少為業(yè)界所重視;另外一個觀點是廣泛使用抗生素等藥物保健和消毒劑,試圖消滅病原微生物,而達預防疾病的目的。這種理論聲音宏亮、暢通無阻,也順應了廣大養(yǎng)殖業(yè)者的慣性思維,似乎成了養(yǎng)殖業(yè)必須的教條,在全國的廣大宣傳陣地上成為主流。 但這看似科學的方法,卻恰恰違反了科學,是偽科學。長期使用抗菌素等藥物保健,會產生“反向螺旋效應”,使動物健康這架飛機的平衡被打破,最終墜落,越防越病,惡性循環(huán): 在抗菌素等藥物保健的干涉下,暫時降低了病原菌的濃度,動物在眼前和表面上獲得了暫時的安定,但長期下去,一方面病原菌等耐藥性越來越強,病毒等因藥物和消毒劑的濫用也會促進變異,所以病原體的毒性和侵害力也變得越來越強;另一方面動物自身的免疫機制,卻變得越來越弱,如黏膜屏障、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機制都被削弱,動物反而變得越來越易感。 對于動物健康這架飛機,以上兩方面構成了“反向的兩個螺旋”,這就是藥物保健的“反向螺旋效應”。一個越來越強,一個越來越弱,平衡打破了,動物健康這架飛機就要墜落。正是這種不平衡的“反向螺旋效應”造成了現在養(yǎng)殖業(yè)疾病頻發(fā)、惡性死亡的危難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