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哺乳階段的飼養(yǎng)管理目標之一——提高哺乳期期間的采食量,減少斷奶時母豬掉膘狀況,縮短母豬斷奶后到下一次發(fā)情配種間隔時間,因而保證母豬哺乳期間的采食量正常是最大化發(fā)揮母豬繁殖性能的重要前提。然而隨著夏季高溫天氣的到來,尤其是南方地區(qū),母豬產后不吃、少吃及便秘問題屢見不鮮,哺乳母豬采食量下降,泌乳減少,斷奶時掉膘嚴重,乏情和返情現(xiàn)象增多;母豬在哺乳階段的采食量問題儼然成為規(guī)?;i場尤為關注的焦點。
根據(jù)生理學相關資料表明,采食量主要受中樞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 下丘腦存在與采食量相關的中樞: 飽中樞和餓中樞。飽中樞是抑制攝食的中樞部位, 當飽中樞興奮時, 餓中樞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動物將產生飽感, 采食即刻停止。而餓中樞是刺激攝食的中樞部位,當餓中樞興奮時, 動物的食欲增強, 直接刺激采食。動物的采食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活動, 包括覓食、識別、定位感知、食入和咀嚼吞咽等一系列過程, 采食的飼料在消化道內被消化, 營養(yǎng)物質被吸收并參與體內代謝, 這些活動和過程均會影響動物的采食量。在日常的豬場生產管理實踐中,豬采食量的重要性與作用常常被忽視, 而正因為這一問題的忽視對豬的生長和生產效益造成一定的影響。影響豬采食量的因素很多, 如豬本身、日糧、環(huán)境和飼喂技術等, 其中環(huán)境因素中的溫度對豬的采食量影響較大。
豬群的熱應激是指豬群處于極端高溫的環(huán)境中,豬只機體對熱應激源所作的一系列非特異性生理反應的總和。通俗的講就是豬體在受到高溫的刺激后,機體處于一種緊張的戒備狀態(tài),從而引發(fā)的各種機能和代謝功能的變化。畜禽的生長性能受到品種、營養(yǎng)、疾病、管理及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 環(huán)境因素特別是熱應激對畜禽生產性能的影響不容忽視。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 尤其是南方地區(qū), 夏季和初秋氣溫高、濕度大、持續(xù)時間長。若豬只長時間處于高溫環(huán)境下, 夏季高溫造成的熱應激所導致的畜禽采食量降低,特別是泌乳母豬產生的熱應激反應帶來的采食量降低給實際生產將帶來巨大的損失,成為當前集約化養(yǎng)殖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 熱應激對采食量的調節(jié)機制
1. 溫熱恒定調控 豬具有復雜的采食量調控機制。溫熱恒定機制是調節(jié)豬采食量的機制之一。溫熱恒定機制對采食量的控制表現(xiàn)為采食量與環(huán)境溫度為負相關, 但有時也表現(xiàn)為正相關, 這主要是熱應激增加所致。一方面是溫度對下丘腦嗜食中樞的直接副作用, 另一方面使消化道胃腸蠕動功能活動減弱, 從而導致消化道內食物保持一個膨脹狀態(tài),機械感受器受壓迫而抑制食欲。
2. 熱交換調節(jié) 環(huán)境溫度通過改變豬與環(huán)境的熱交換而影響其采食量。豬熱平衡調節(jié)是通過化學調節(jié)——產熱和物理調節(jié)——散熱來進行的。熱平衡理論闡述了豬體溫和采食量之間的關系。豬體內分布大量熱敏感受器,而豬熱平衡受體溫調節(jié)中樞( 下丘腦) 的控制。當外界環(huán)境溫度升高時,體內的溫度感受器(如皮膚表面、內臟器官等感受器)將感覺到的溫度高信號傳給體溫調節(jié)中樞,此時體溫調節(jié)中樞發(fā)出信號指令調節(jié)機體內內分泌激素(甲狀腺素、去甲狀腺素等)的分泌減少,影響豬的生理代謝減緩、形態(tài)和行為發(fā)生相應的改變, 減少熱量的供應,從而維持體溫的恒定, 最終導致采食量下降。相反環(huán)境溫度降低,體內溫度降低, 則采食量提高。
3. 體增熱調節(jié) 豬因采食而產生的體增熱可能是調節(jié)采食量的有效信號之一。豬胃腸道緊張度排空的壓力變化形成的負反饋調節(jié), 是決定采食量大小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外界溫度升高時機體處于熱應激的狀態(tài)下, 機體本能將會為了減少熱增耗而減少采食量,同時機體自動增強散熱過程, 皮膚表面血管膨脹和充血, 此時分布到消化道內的血流量明顯不足而影響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速度,使消化道出現(xiàn)充盈狀態(tài),胃的緊張度進一步升高,從而抑制采食。熱應激會增加飲水量, 采食量與飲水量呈負相關,感覺器官、胃腸道、肝臟、血液和脂肪組織也通過反饋作用參與采食量的調節(jié)。
4. 激素調節(jié) 刺激采食行為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化學調節(jié)因素還有激素類分泌物,如胰島素、性激素和肽類等。有文獻報道稱熱應激使豬體內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糖原和脂肪分解加速,血糖濃度升高,從而降低采食量。這些物質通過消化道和其他部位的受體,作用于下丘腦的攝食中樞,或通過改變內分泌和貯存的能量間接地作用于中樞神經的攝食中樞。甲狀腺分泌有促進消化道蠕動,縮短食糜過腸時間的功能。當外界環(huán)境溫度高達等溫區(qū)的上限溫度時,會使豬體內甲狀腺激素分泌量大幅度下降,體內甲狀腺激素量變少,將影響機體胃腸道的蠕動,并延長食糜的過胃腸時間,使胃內充盈, 通過胃壁上的胃擴張感受器傳到下丘腦采食控制中樞,從而減少采食量。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