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多歲的趙文顯是青島即墨市普通東鎮(zhèn)的一名普通農民,憨厚、樸實。 “去年養(yǎng)了 6 萬只雞,一年收入是 80 多萬。 ”此話一出,這個老實巴交、混在人堆里都不起眼的農民,立刻吸引眾人側目。
“他的規(guī)模只能算個中等吧,大戶一般都養(yǎng) 20 多萬只。 ”青島正大有限公司資深總裁李瑞寒在接受“走基層、僑鄉(xiāng)行”中央媒體采訪團采訪時說。
就去年的銷售形勢來講,趙文顯能掙 80 多萬,多虧了青島正大。因為雞的銷售在去年遭受了寒冬,大批散戶虧損嚴重。趙文顯之所以能躲過這一劫,是因為他與正大簽署的訂單合同。
“我們采取的是‘訂單+農戶’的方式,公司直接與農戶簽約。 ”李瑞寒介紹。這種合作方式是雙贏的,拿去年的危機來說,簽了約的農戶不僅沒有賠本,而且每只凈賺兩塊錢。 “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也要保證他們掙到錢,這不僅是留住貨源的一個方面,更是企業(yè)的一種責任。 ”
趙文顯 1995 年以后就開始養(yǎng)雞,但之前養(yǎng)的是蛋雞,成本高,見效慢,并不怎么賺錢。真正開始賺錢是搭上青島正大的發(fā)展快車之后。
青島正大有限公司是泰國正大集團 1989 年在中國投資最大的農牧企業(yè),也是山東省第一家注冊的外商獨資企業(yè)。作為愛國僑企,正大集團把自己回饋桑梓的情懷滲透在中國投資的每個企業(yè),青島正大秉承了正大集團“利國、利民、利企業(yè)”的理念,在青島實現了“服務農村、致富農民”的目標。
青島正大在中國的發(fā)展道路并非一帆風順。 “一開始我們以出口為主,內銷為輔。 ”李瑞寒介紹,但由于國際市場不穩(wěn)定,公司抗風險的能力很差, “除好年頭能賺點外,大多是虧損,甚至巨虧。 ”
凡事變則通,青島正大也開始轉變思路。出口受阻,就以內銷為主,出口為輔,占領國內市場。
“食材”和“食品”兩詞僅一字之差,但產生的價值卻相距甚遠。光靠市場的轉換并不能獨霸市場,李瑞寒和他的團隊開始研究起“雞”的整體經營學。 “研發(fā)部門研究了腿肉怎么做,胸肉怎么做,把雞的附加值做大。 ”李瑞寒說。別人看不起的雞骨架,最終在青島正大被鼓搗出名堂。 公司先后研發(fā)出 “凝香連骨脆” 、 “小熊伴嫁” 等產品, 徹底顛覆了傳統(tǒng)生產工藝和生產理念 ,一經推出便暢銷全國,使單一產品達到年銷售 8000 噸的成績。
李瑞寒很滿意他們的“整雞經營學” ,他笑言,市場上很多類似的“凝香連骨脆”都是效仿他們的。
由于公司發(fā)展思路切合實際,近幾年來,青島正大的銷售額每年都以 15%的速度增長,去年更是實現年銷售 15 億元、利稅增長 100%的業(yè)績,抵掉了公司歷年來的累計虧損。公司現在也是中國 35 家出口日本、9 家出口歐洲的禽肉加工企業(yè)之一,也是麥當勞、德克士等大型國際連鎖餐飲企業(yè)的核心供應商。
“雞”富了正大,也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趙文顯只是富了農民的一個代表。青島正大“公司+標準化小區(qū)”的模式,帶動了周邊農民興建肉雞養(yǎng)殖基地,形成了覆蓋即墨市、萊西市、平度市等距公司屠宰加工廠 80 公里范圍內的鄉(xiāng)鎮(zhèn)養(yǎng)殖區(qū)域,年放養(yǎng)肉雞近 3000 萬只。
正大現有訂單農戶 2000 多戶,每只毛雞純利 2 元,年累計就能收入 6000 多萬元,平均每戶3 萬元。更何況,這還不包括養(yǎng)殖帶動的運輸、零售、餐飲等行業(yè)帶來的產值。
不過,青島正大的“野心”并不止于此,4 月 30 日,正大舉辦了青島食品工業(yè)園項目奠基儀式,投資 12 億元建造香腸、面點等高端產品加工廠,明年底前建成投產,之后還有輔料和包材等工廠的建設。
“預計新增年收入 30 億元, 在即墨市的總銷售收入可達到 50 個億, 繳稅 1.5 個億。 ” 李瑞寒躊躇滿志。
在青島正大的屠宰加工廠外,有一臺計數器,記錄著每天屠宰的肉雞數量。每跳動一個字,都代表著正大賺了一筆錢,周邊的農民錢袋子又鼓了一點。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