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動物體生長和生產(chǎn)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多不飽和脂肪酸被稱為必需脂肪酸。脂肪酸平衡主要是指飼料脂肪酸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三者應保持合理的比例。近年來,人類對脂肪酸作用的認識逐年提高,營養(yǎng)學界也相應提出了脂肪酸合理構成的要求和標準。目前中國營養(yǎng)學會建議,脂肪所供能量應不超過總供能量的30%,其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及多不飽和脂肪酸所供能量各占10%左右。但在動物營養(yǎng)學的研究上,卻很少關注脂肪酸攝入平衡,人們廣泛關注于氨基酸攝入是否平衡。其實氨基酸攝入的“木桶理論”同樣適用于脂肪酸,如果脂肪酸攝入不平衡,會導致動物生長和生產(chǎn)性能下降,影響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等,導致最后無法為人類提供健康的動物食品。 目前飼料中加入的油脂受飼料成本的約束,多以價格低廉、品質較差的植物油或肉食品的下腳料提煉的動物油作為飼料油脂的來源,即保證不了油脂的品質,又不保證脂肪酸攝入的均衡,就連基本的衛(wèi)生檢疫指標甚至都難以達標。而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作為飼料添加油脂的高端產(chǎn)品,彌補了這一缺陷,主要優(yōu)點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脂肪酸配比均衡 植物油是不飽和脂肪酸的最主要來源,但每一種植物油的脂肪酸組成與比例都不一樣,有的相差甚遠。由于飼料成本的限制,動物飼料中添加油脂單一,無法調(diào)控飼料中脂肪酸配比。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采用多種植物油精確配比,使脂肪酸組成更加平衡,不僅滿足動物體生長和生產(chǎn)的需要,更有效提高和改善生產(chǎn)性能,增加養(yǎng)殖機構的經(jīng)濟收入。 2、飽和脂肪酸的來源 動物油脂是飽和脂肪酸的主要來源,但飼料中加入肉食品下腳料提煉出來的動物油脂,品質和衛(wèi)生指標難以把控。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中的飽和脂肪酸來源于椰子油、棕櫚油等植物油脂,恰當?shù)奶砑訑?shù)量能精確把控飽和脂肪酸的比例,保證畜禽的脂肪酸攝入平衡。 3、功能性油脂 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中加入的亞麻油、稻米油,能提供功能性的營養(yǎng)物質,滿足動物機體營養(yǎng)所需要,并對動物的健康有促進作用。亞麻籽中不飽和脂肪酸中ω‐3系列(α‐亞麻酸)和ω‐6系列(γ-亞麻酸)之比接近(4-6):1,符合中國營養(yǎng)學會對人類的推薦使用標準。而且亞麻油中的α‐亞麻酸在動物體內(nèi)可合成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長時間使用功能性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能為人類提供富集功能性脂肪酸的動物產(chǎn)品。 4、注重U/S,提高畜禽脂肪酸的消化率 油脂作為畜禽的能量補充飼料,其消化率受飼料中脂肪酸的組成影響,即U/S(不飽合脂肪酸/飽合脂肪酸的比例)的比例,實驗證實當飼料中的U/S為1.5-1.75時,是較理想的比例,此時的脂肪酸消化吸收率最高,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就是根據(jù)這一實驗理論,根據(jù)畜禽不同階段的營養(yǎng)需要,調(diào)整產(chǎn)品的U/S比例,使每一款專用產(chǎn)品都能達到最佳的消化吸收率。 5、中短鏈脂肪酸 椰子油和MCT的添加,使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中富含中短鏈脂肪。中短鏈脂肪酸不需要脂肪酶水解,在小腸內(nèi)直接吸收并轉運到肝臟,具有快速供能的作用。同時可以直接穿透脂肪包被的圓環(huán)、輪狀病毒外殼,阻礙病毒復制,起到抗病毒作用。而且可以直接穿透細菌外膜進入細胞內(nèi),在細胞漿內(nèi)的中性下釋放陰離子,細菌不得不維持細菌胞漿內(nèi)的中性ph,導致細胞內(nèi)能量的衰減、死亡。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作用可以改善畜禽腸道功能,提高動物健康指數(shù)。 6、改善動物的體脂構成 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中含有大量的大豆磷脂等,可提高屠宰率、降低腹脂和改善肉質。主要是因為大豆磷脂含有一定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動物采食含后,其體脂中這些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會相應提高,可以改變體脂的沉積方向,從而達到改善體脂的目的。
|